金秋送爽,家国同庆。2025年,国庆与中秋“团圆”,川蜀大地处处洋溢着团聚的温馨与节日的欢腾。在万家灯火背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早部署、细落实,全面启动“双节”保供电模式。上万名建设人员坚守在1300余个作业现场,6000余人次值班值守,用责任与担当为这个假期注入温暖而明亮的光明底色。
电力工作人员检查设备 摄影 黄燕
精巡细检 筑牢用电防线
10月6日20时,2025年央视中秋晚会上演。今年中秋晚会“落户”德阳,主舞台选址依山傍水的玄珠湖公园。国网四川电力保电团队采用“人工+无人机+可视化” 三重巡检模式,打造“主供+备供+应急”保障体系,用持续49天的坚守为这场团圆盛宴筑牢了电力防线。
10月5日,国网四川电力(内江)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穿梭在威远县城区,为配电设施进行精准“体检”。这个假期,国网内江供电公司运用视频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掌握重要线路运行状态,深入交通枢纽、旅游景点开展专项用电检查。742名应急抢修人员严阵以待,6辆发电车、多辆保电方舱以及数百台应急设备组成强大后盾,确保随时响应客户需求。
电力工作人员检查设备 摄影 叶家豪
节前,在巴中光雾山旅游景区,电力人员将500千瓦应急发电车接入10千伏桃彭线,为景区供电上了“双保险”。除了常态化巡视,国网巴中供电公司还对网红打卡点开展高频次巡查,5支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排查酒店、商户用电隐患,无人机与红外测温技术构筑起立体化防护网。
“220千伏二段母线测温正常。”10月1日,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人员在杨桥变电站开展特巡。这个假期,该公司充分发挥“立体巡检+集中监控”体系优势,无人机激光扫描、红外测温等技术大显身手。54支保电队伍361名保电人员随时待命,编织起一张可靠的供电安全网。
在全省范围内,各地供电公司通过常态化设备巡视、组织党员服务队深入排查隐患,部署应急发电车和抢修队伍等措施,共同构筑起多层次、立体化的电力安全防护网,确保供电系统稳定可靠,全方位满足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
电力工作人员巡检 摄影 陈本松
贴心服务 温暖千家万户
“线路连接处温度正常,设备运行状态良好。”10月1日,国网四川电力(成都金牛)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正在为游乐设施配电箱进行红外测温。节前,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对75个重要保电点位制定“一点一案”,160余条配网线路经过“拉网式”特巡,以最佳状态迎接假期考验。20支应急抢修队伍24小时待命,确保突发情况快速响应。
电力工作人员为新能源车主讲解用电安全 摄影 廖亮
在G5京昆高速八角服务区,新能源车主王先生接过工作人员发放的充电号牌,惊喜地说:“没想到充电这么有序!”这是国网四川电动汽车公司的创新举措。假期里,141座充电站均有人员值守,通过发放排队号牌、优惠券分流等方式,优化服务。在三星堆博物馆周边,光伏车棚充电站践行绿色充电理念;在四姑娘山,全液冷超充站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200公里”的高效体验。
G5京昆高速米易服务区则迎来一批特殊“管家”。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的“新能源服务小管家”正耐心指导车主充电,通过合理分流,有效减少排队时间。与此同时,供电所值班人员走进少数民族村落,为村民发放节日用电指南,用贴心服务温暖这个假期。
在绵阳、德阳、广元等地,当地供电公司也各展所长,或加强充电桩运维,或保障文旅活动用电,或优化高速服务区充电引导,共同绘就温馨的服务画卷。
电力工作人员在作业 摄影 尤琅
坚守奉献 诠释责任担当
在海拔3800米的康定市新都桥镇,秋风已带寒意。国网四川建设公司管理人员正在巡查道孚—新都桥500千伏线路工程跨越施工准备情况。“高原生态脆弱,每个细节都要注意。”他们精心优化施工方案,将最有经验的骨干调配到关键岗位,为节后跨越工作奠定基础。
同一时间,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现场,施工人员正在高岭上攻坚。国网四川送变电公司引入三维数字沙盘技术进行施工推演,采用“远程+现场”安全监管方式,在极端环境下确保工程优质高效推进。
“2号主变压器上层油温54摄氏度,低压侧C相接线头50.3摄氏度,运行参数正常。”10月5日,在国网四川映秀湾电厂映秀湾电站,运维人员正在进行主变压器测温工作。映秀湾电厂21名运维人员坚守岗位,全面加强对发电机组、一二次设备及蓄电池等关键设施的巡检力度,全力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电力工作人员检查设备 摄影 罗朝伟
此外,在雅安芦山220千伏变电站、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布拖换流站、金沙江上游—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卡麦换流站……处处可见电力人忙碌的身影。他们或冲刺电网建设收官战,或守护发电设备安全运行,或开展设备验收调试,用专业和执着守护着节日的灯火通明。
这个“双节”,四川电网人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技术提升服务,用坚守诠释担当。他们在平凡岗位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让每一盏灯都明亮,让每一个团圆都温暖。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汇聚成了节日里最动人的光明赞歌。(文 黄梅 高珩瑞)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