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典范 开局突破|科技创新引领农业转型升级 茂县味道的“李”想答卷
2025-08-29 18:09:0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冯巧凤

  8月29日,“阿坝典范 开局突破”媒体采访团走进茂县凤仪镇南庄村。在一片李树环绕的山间果园,种田大户付德志正在查看避雨棚下的青脆李长势。

阿坝典范 开局突破|科技创新引领农业转型升级 茂县味道的“李”想答卷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8-29_175311_993

青脆李 摄影 张子晴

  “别小看这层棚,它遮的是雨水,保的是品质,稳的是价格。”付德志弯腰拾起一个果皮光滑、色泽鲜亮的李子说道,“成熟期一旦淋雨,一半以上的果子都会裂口。如今搭了棚,裂果少了,甜度稳了,消费者特别喜欢。”他身后,成排的青脆李树郁郁葱葱,现代化农业设施在青山间格外醒目。

阿坝典范 开局突破|科技创新引领农业转型升级 茂县味道的“李”想答卷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8-29_175308_337

农户采摘成熟的青脆李 摄影 张子晴

  付德志口中的“避雨棚”,不只是对抗天气的工具,更是茂县农业从“靠天吃饭”迈向“科技种植”的生动注脚。成熟期,雨水多会导致李子开裂,严重影响品质与价格。自从推广避雨栽培,裂果率大幅下降,果子甜度稳定、外观鲜亮,不仅卖相更好,还打响“茂县李”的品牌信誉。

阿坝典范 开局突破|科技创新引领农业转型升级 茂县味道的“李”想答卷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8-29_175301_833

农户整理青脆李 摄影 张子晴

  站在一旁的茂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高级农艺师马开明已与果树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看着这片土地从灾后重建走向产业振兴,他感触颇深:“我们选准一个品种,集中力量做强产业。从最初推广青脆李到自主培育新品种,每一步都着眼于让老百姓持续增收。”在他看来,“茂县李”之所以能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离不开对品质的坚守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我们坚持绿色种植、有机施肥,才有了如今肉脆味甜、销路畅通的‘茂县味道’。”马开明说道。

阿坝典范 开局突破|科技创新引领农业转型升级 茂县味道的“李”想答卷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8-29_175249_009

农户整理青脆李 摄影 张子晴

  付德志的果园是茂县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处缩影。作为川西北高原的农业大县,茂县凭借独特气候与地理条件,培育发展优质粮油、特色水果、高原蔬菜、生(藏)猪、道地药材5大主导产业和高原花卉、林下经济2个特色产业,积极构建“5+2”高原特色农牧业产业新体系。截至目前,全县水果种植面积已达10.25万亩,年产量超16万吨,产值突破6亿元。李子、苹果、甜樱桃等优势果品不仅成为“茂县味道”的代表,更成为成渝地区名副其实的“果篮子”。

  品牌化与标准化是茂县农业提质的关键。在“净土阿坝”大品牌下,茂县立足特色生态资源优势,重点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茂汶苹果、茂县李、茂县枇杷、茂县花椒等一批具有特色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同时,茂县政府积极推动专家工作站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区打造和茂县特色水果“六统一分”管理模式落地,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以“一个示范园区、一套技术模式、一位高级农艺师、一支服务团队”的技术推广服务模式,深化院(校)地合作,整合科技、人力资源,推动农业从“重产量”转向“重品质”。

阿坝典范 开局突破|科技创新引领农业转型升级 茂县味道的“李”想答卷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8-29_175315_289

分拣好的的青脆李 摄影 张子晴

  然而,产业瓶颈依然存在。不少果农尚未完全掌握现代种植技术,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品牌溢价未完全释放等问题,制约着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付德志也坦言:“只有品质真正提起来,价格才能稳得住。”他和许多种植户一样,期待政府继续强化技术培训、加工产业链布局和品牌推广,让更多茂县农产品优品优质、优价销售。

  未来,茂县将积极组织广大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参加中国农交会、农博会等农产品展销展示会,培育特色农产品示范户;对取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深挖生态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着力打造“茂县味道”地域特色品牌,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文 杨雯涵 王语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