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阿坝典范 开局突破”媒体采访团来到阿坝州红原县瓦切镇达峨村,实地探访当地的红原县牧草交易中心(以下简称:牧草交易中心)如何整合资源、赋能产业,为川西高原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牧草交易中心由红原县政府主导建设,是通过整合“政企研”资源打造的“育繁推—产加销”全链条草业平台,占地50亩,总投资2941万余元,配套2186.3平方米生态科技馆、“智慧草都”草牧业数字平台及1000亩优质饲草基地,于2024年建设完成,2025年6月引进长江草业集团后正式运营。
交易中心种质资源展示墙 摄影 张子晴
作为红原县草产业发展的璀璨明珠,该牧草交易中心种源保障能力突出,这离不开与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的深度合作。此前,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依托红原试验站,在达峨村建成800亩乡土草种原种扩繁基地,培育川西短芒披碱草、康巴短芒披碱草等适配高原的优质品种,为商品种生产提供优良原种,提升区域乡土草种自给能力,缓解种业“卡脖子”问题,助推川西高原草地生态保护修复和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这些原种扩繁基地是交易中心的‘源头活水’,没有优质种源,后续产业发展会有很多困难。”红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副局长杨璐说。
依托优质种源,交易中心搭建“硬件+模式”运营框架。硬件上,交易中心不仅配套种子资源圃、乡土草种原原种及一代原种扩繁基地、优质高产饲草基地,还设有青干草、草颗粒、饲草烘干加工厂,年加工和销售优质草产品3000吨,通过多元化的加工能力,为牧草产业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交易中心还同步打造智慧草牧业管理平台和草产品展示销售小程序,将现代科技与牧草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交易效率与管理水平;模式上推行“科研单位—种草大户”合作,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提供优良品种与技术方案,牧民提供土地和劳动力,牧草成熟后,牧民可自用或外销,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则回收部分种子用于种质库扩增等科研工作。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刚表示:“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职能职责就是推动全国草产业发展,我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让科研成果落地,让牧民敢种、会种、能赚钱。这才是产业可持续的关键。”
红原县牧草原种基地 摄影 张子晴
此外,牧草交易中心今年引入红晟乐途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牧旅融合项目,为当地提供50人次务工机会,人均增收2000元。在杨璐看来,牧旅融合是延伸产业链的尝试,既让游客感受高原牧场魅力,也给牧民多开一条增收路。
未来,红原县牧草交易中心将依托现有丰富资源,开展自然教育、科普研学及培训业务,继续以牧草产业为根基,积极探索牧旅融合发展之路,不断拓展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为红原县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注入新的活力,绘就出一幅牧草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绚丽画卷。(文 杨雯涵 张子晴)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