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清晨,阳光洒在资阳市雁江区城东新区希望城外的街道,市民董海江将电瓶车从非机动车停车位推出,看着身后整齐排列的车辆,笑着说:“以前,这儿乱停乱放的车多,走路都得绕着走,现在划了线,整齐多了。”而他口中的变化,源于2025年5月初,在城东新区启动的非机动车停车标线施划工程。这看似不起眼的“微更新”,却精准回应了居民的日常需求。
雁江一小(东区)外的非机动车标识 供图 资阳雁江区融媒体中心
在城东新区,这样的变化不止一处。从宝莲新村到雁江一小(东区)校门旁,从希望城商业街到资阳中学(东区)外,经二路、纬一路、正兴街等10余条街巷,1426个崭新的非机动车停车位沿着路面延展,1426米长的白色标线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圣高广场非机动车停车位 供图 资阳雁江区融媒体中心
城市功能的完善不仅体现在“行”的便利,更渗透在“用”的细节。4月中旬,家住马鞍学校(东区)附近的居民发现,学校外多了一座崭新的公厕,灰白相间的外观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内部整洁的设施让过往市民赞不绝口。这座公厕与迎宾大桥(沱三桥)桥头、希望大道延长线天立学校、纬二路雷音花园便民市场、碧天路野人滩的另外4座公厕同步投用,有效填补城东新区部分区域公共服务的空白。
马鞍学校(东区)公厕 供图 资阳雁江区融媒体中心
资阳市雁江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公厕的选址经过反复调研,每一处都瞄准群众反映强烈的“如厕难”区域。天立学校旁的公厕解决接送学生家长的燃眉之急。雷音花园便民市场的公厕让买菜的居民不再“找厕难”。野人滩的公厕则为休闲散步的市民提供便利。看似简单的5座公厕,却用最直接的方式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感。
从1426个非机动车停车位到5座公厕,再到修复中心城区100余盏问题路灯,让道路亮灯率保持100%。这些“小细节”里藏着城市治理的“大智慧”,资阳雁江区正在以扎实的基础设施建设,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文 叶紫林 吴孝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