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传统庙会的“破圈”密码与文化传承的范式探索
2025-02-13 14:21:1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杨雯涵责编:冯巧凤

视频来源: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2025年春节假期,2025武侯祠成都大庙会突破2400万元的文旅收入、45.2%的文创销售增幅,119.7937万名游客的集体选择,共同勾勒出这次武侯祠成都大庙会的火热图景。这场跨越千年的三国文化盛会,以科技赋能、全球叙事、沉浸式体验的创新组合拳,为传统庙会如何突破“年味疲劳”提供鲜活样本。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传统庙会的“破圈”密码与文化传承的范式探索

2025武候祠成都大庙会现场 供图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大年初一,2025武侯祠成都大庙会的三国主题灯组区有一组耐人寻味的对比:老年游客驻足于“空城计”灯组前,用手势比画着京剧唱腔;年轻人则在“六角宫灯”互动区反复扫码,试图用AR技术“挂上”更多的祈愿灯笼。这种代际差异的和谐共存,揭示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打造沉浸式场景的深层逻辑——用多元入口消解文化鸿沟。

  2025武侯祠成都大庙会所有科技手段的运用都遵循着“以形载魂”的原则:裸眼3D宫灯通过扫码祈福的交互设计,将民众“国泰民安”的朴素愿望转化为数字时代的集体仪式;LED动态照明与古乐编钟的声光交响则重构“东风夜放花千树”的诗意空间。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传统庙会的“破圈”密码与文化传承的范式探索

主题演出武侯奇“庙”夜 供图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纵观本届庙会,一个核心对比始终存在:当仿古祭祀遇上Cosplay秀,当“游喜神方”动线叠加VR导航,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该如何把握尺度?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给出的答案在于“平衡”。

  大年初一的仿古祭祀中,川剧演员扮演蜀汉君臣等历史人物,循序古礼,复原传统新年祭祀仪式。这种“形神兼备”的创新既避免沦为空洞的角色扮演,又防止固守传统导致的受众断层。正如执行团队所言,不是在颠覆传统,而是在寻找能与Z世代对话的文化语法。

  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文创销售增长45.2%。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策略显示出精准的定位意识——与石室中学联名的“文运系列”产品,将三国典故、武侯祠建筑元素印于书包,让青春校园与千年忠义产生对话。

  更具启示性的是创意市集的“非遗定价法则”。面塑摊位前,艺人会向购买者赠送《三国人物面谱故事卡》,将12元的糖人转化为可收藏的文化记忆。这种“文化附加值”的叠加让消费行为超越简单的交易,成为民众主动传播的文化接力。

  今年,大庙会“国际小喜神”项目的战略价值得关注。6名“国际小喜神”身着汉服巡园送福的场面,恰似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微缩图景。

  这种国际化并非单向输出。庙会特设的35个国际美食展位与非遗年画比邻而居,形成奇妙的互文。当巴基斯坦游客可汗举着定制剪纸惊叹“和我的脸型一模一样”时,传统文化完成从“他者展示”到“主体共创”的进化。

  武侯祠大庙会的实践或许正在打破传统文旅项目的二元对立。它既未沉溺于流量至上的“网红”逻辑,也未困守在博物馆化的学术窠臼,而是通过“科技赋能—全球叙事—场景消费—仪式再造”的四维创新,探索出一条“文化价值与市场效益共生”的新路径。(文 成苏苏 史启颖)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