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引领未来的全球盛会——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成果发布
2023-06-12 16:09:0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何剑岭

  6月11日,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宜宾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左世全对大会活动情况作了介绍。据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顶尖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领军企业代表等1700余名嘉宾出席大会,现场参会观众达到3000余人次,线上直播总观看人数超2500万人次。

(张)一场引领未来的全球盛会——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成果发布_fororder_成果发布会现场-摄影-高学兵

成果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高学兵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以“绿色新动力 世界新动能”为主题,集会议、展览、赛事、对话、体验于一体,是世界级动力电池行业盛会。

  以四川宜宾为坐标,4天时间,大会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开放共享、绿色低碳、创新驱动、产业协同等热点话题,设置1场开幕大会、1场主论坛、1场高峰论坛、5场主题论坛、2场专题研讨会、2场特色活动、1场全球企业家之夜以及主宾国国家馆开馆仪式等30余场次论坛会议活动。

  嘉宾们围绕全球动力电池政策法规与标准、新一代动力电池与前瞻技术、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动力电池回收与综合利用等重点话题展开充分研讨交流,首次聚焦储能应用、智能制造、质量基础、供应链金融与产融合作等新话题;同时,首创拍摄《中国新动能》纪录片等活动。无数的观点、思想、论断,从三江大地辐射四川、全国,影响全球动力电池及相关产业。

  嘉宾们畅所欲言、金句频出,带来了推动新一轮动力电池行业变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带来的不仅是思想的交融,更是智力成果、招商成果的汇集。

  大会发布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发展指数”“企业成长力”等为主要内容的10余项动力电池产业重要智力成果,立体化呈现动力电池产业最新研究。

  国际国内行业协会及领军企业代表联合发布《动力电池产业“全球一体化发展”共识》。该成果的发布将进一步凝聚行业共识,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促进全球产业合作。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会同长江水系13个省(市)代表共同发布《“电化长江”倡议》,旨在在长江大保护实践中,通过推动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技术在长江航运的应用,加快长江航运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以助力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2023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宜宾)指数》。该《指数》从全球、中国、企业三个维度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国内外动力电池产业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趋势,为产业发展树立了风向标。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报告》指出,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动力电池终端市场需求强劲,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已形成全球竞争优势,并为促进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大会期间还揭晓了两个榜单。其中,《全球产业突出贡献企业十五行业强榜单》主要围绕行业贡献、资本市场、环境保护、社会影响、公司治理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方位、高精度的科学评价,展示了头部企业风貌及产业发展的蓬勃动力;《中国最具成长力企业十五强榜单》则从“未来成长性”“可持续发展性”“国际化发展”“投资价值”“社会责任”等维度,评选出最有潜力的企业,对于激发行业活力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大会期间,与会代表还围绕动力电池政策法规与标准、技术研究、智能制造、安全运输等行业热点,发布《动力电池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白皮书》《质量技术基础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联合行动倡议》等重要成果。

  各项智力成果的发布有力推动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将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的影响力,共同推动动力电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成果不止于此,在6月9日下午举行的主论坛上,宜宾收获满满:签约64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106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大会上,宜宾在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中还有了更为响亮的名片:一张是“中国动力电池之都”,一张是“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6月11日,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成果发布会暨四川智锂换电装备智造基地投产仪式举行,为大会增添了一抹亮色。

  这场盛会也引来了中省主流媒体、知名行业媒体的目光以及流量平台亿级传播。(文 高学兵)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