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高县种茶历史悠久,全县茶叶种植面积33万亩,拥有从鲜叶采摘到精深加工、品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2025年以来,高县围绕茶产业“量质双增”目标持续发力,1月至8月产鲜叶12.56万吨,干茶2.79万吨;夏秋茶下树率跃升至95%,产量同比增长48.72%。茶产业呈现出茶农增收、茶企增效、区域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可喜态势。
茶农采摘夏秋茶 供图 高县融媒体中心
绿色种植 守护茶叶生态底色
一直以来,高县将茶叶质量安全作为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构建起“组织保障+源头管控+过程服务+科技赋能+因势利导”的绿色防控新机制,建立县、镇、村三级茶园种植管理和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有效指导绿色防控;同时,组建多支农技服务队,深入全县10个产茶镇茶园地块,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将县内茶企拧成一股绳,组建茶业协会,出台《茶产业24条行业自律协议》,从茶叶种、管、采、产、加、销全链条层层把关,守护茶叶生态底色。
严格的质量管控不仅让消费者放心,更让高县茶叶在市场上树立“靠谱”的良好口碑。2025年以来,全县茶叶抽检合格率达100%,为后续产量提升和品牌拓展打下坚实基础。
茶农采摘“黄金芽” 供图 高县融媒体中心
建圈强链 激活茶产业链条活力
鲜叶的量大质优吸引不少茶企到高县投资建厂。在高县落润镇公益村的抹茶生产车间,全自动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制订单。自2025年4月投产以来,企业已生产碾茶24万斤,实现产值1500万元。
2024年以来,高县瞄准茶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川徽玉叶、长江春雨茶业、龙旺骅山茶业等8家茶企,预计年加工鲜叶8.34万吨,新增干茶产量1.67万吨。同时,本地企业也纷纷扩能增产,茶产业正逐步形成龙头引领、中小企业跟进、农户参与的发展态势。
茶企的提质增效让高县茶叶的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加上县外茶企涌入采购,带动夏秋茶下树率从往年的不足70%跃升至95%,实现茶叶增产、茶农增收的双重目标。
茶农采摘夏秋茶 供图 高县融媒体中心
品牌打造 助力高县茶香飘四海
品种培优方面,高县依托川红工夫红茶良繁培育基地,发展良繁基地350亩,提供“天府系”红茶专用优质种苗10亿株;同时,锚定市场需求,改造推广“龙井43”高端茶苗1500余亩。截至目前,全县33万亩茶园覆盖10余种茶树品种,其中天府红1号、宜早1号、乌牛早等优质早茶品种占比超过50%,为后期加工高品质成茶提供了优质原料。
制作工艺方面,高县积极支持茶企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升成茶品质,目前已培育包括“早白尖”“贵妃红”“高县黄金芽”等在内的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茶叶品牌5个、四川省名牌产品4个、著名商标4个。
高品质好茶为茶企进军市场增添了信心和底气。高县以茶业协会为纽带,一方面组织茶企“走出去”,参加北京、上海、山东等茶叶主销区的茶博会、展销会,提升茶叶知名度;另一方面,邀请外地茶商“走进来”,实地考察高县的生态茶园和标准化车间,增强客户信心;同时,借助高县本土“云上高州”电商平台,推动茶企上“云”,扩宽销售渠道。
高县落润镇公益村茶园 供图 高县融媒体中心
一片茶叶,绿一方山水、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33万亩茶园、250余家茶企、10余万茶农共同编织起高县茶产业的“丰收图景”。未来,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扩大、市场渠道的不断深耕,高县茶产业还将继续书写更加精彩的增收答卷,让茶香飘得更远。(文 罗景萍)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