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李庄 赓续文脉”同济大学开学第一课在宜宾李庄开讲
2025-08-27 15:13:0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冯巧凤

  为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8月25日,“重回李庄 赓续文脉”同济大学开学第一课在宜宾李庄古镇开讲。来自四川、福建、云南、山西等多省市的30余名同济大学2025级新生代表及宜宾市二中、李庄中学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开启一场寻根问道、砥砺初心的思政实践之旅。

“重回李庄 赓续文脉”同济大学开学第一课在宜宾李庄开讲_fororder_师生们在同济大学当年的办学旧址——东岳庙前合影-供图-宜宾市委宣传部

师生们在同济大学当年的办学旧址——东岳庙前合影 供图 宜宾市委宣传部

  长江之畔,李庄这座千年古镇曾在抗战烽火中毅然张开臂膀,接纳了颠沛流离的同济大学等10多家学术机构与文化单位。“李庄是同济的第二故乡。这份患难与共的情谊早已刻入血脉。”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曹静在主题讲座中以“双向奔赴”的故事揭开序幕。85年前,李庄乡亲以“同大迁川,李庄欢迎”的誓言,为师生撑起求学净土;同济则用医术解除川南百姓病痛、用发电机点亮李庄首盏电灯。百余年来,同济以“同济天下、崇尚科学”为训,李庄正是这一精神的“活课堂”。

“重回李庄 赓续文脉”同济大学开学第一课在宜宾李庄开讲_fororder_新生们在中国营造学社陈列馆参观-供图-宜宾市委宣传部

新生们在中国营造学社陈列馆参观 供图 宜宾市委宣传部

  循着历史脉络,同济大学档案馆馆长邹晓磊以“何以同济——危难之际的同济风骨”为题,回溯校史中坚守学术、为国担当的岁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施骞则聚焦“新基建与智能社会价值创造”,将科技报国的现实路径娓娓道来。

  同济大学四川校友会会长雷志彬的党课以农村新生入学经历切入,坦言曾因差距心生自卑,后以敬畏之心融入同济与上海。他寄语学子“大学最该珍惜时间、积累知识,知识是最能改变命运的力量”。

  2005年至今,同济大学已选派109名优秀学生赴李庄中学支教,播撒知识火种。曹静表示,本次开学第一课形式卓有成效,未来将持续传承,推动更多的同济与李庄师生同上一堂课,深刻体悟个人价值、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

  宜宾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这场以李庄烽火岁月为底色的“开学第一课”,正是一堂直抵心灵的“行走的思政课”。它让沉睡的历史记忆苏醒为鲜活的精神养分,让“家国情怀”从课本的文字化为触手可及的使命担当。(文 冯岚彬 常梓茗)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