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文旅消费“破圈”密码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火爆“出圈”
2025-08-21 17:28:2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冯巧凤

  日前,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扎根本土、特色鲜明 这个暑假中小博物馆火爆“出圈”》讲述了一批中小博物馆是如何凭自身特色,成功“逆袭”成为“网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浣花溪畔的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在全国各大博物馆中脱颖而出,成为典型的报道案例。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有馆藏文物9373件,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48件,各种精美服饰、蜀锦纹样及蜀绣作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近5分钟的视频把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的特色和优势娓娓道来,让人向往不已。

成都青羊:激活文旅消费“破圈”密码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火爆“出圈”_fororder_图片-2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展区 供图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

  30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 展现千年锦绣文化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30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划分为丝绸起源、历代蜀锦、刺绣历史、明清服饰、织机沿革、蜀锦技艺六大部分,展现千年锦绣文化的盛况。

  站在博物馆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棉线为素材,使用蜀锦挑花结本工艺制作的“成都”锦缎。往下走,就像一个虚设的剧场,灯笼四起,黄昏满月,游人或凭栏而立,或倚窗相望,听机杼之声,别有一番“贝锦斐成,濯色江波”的梦幻之境。

  整个博物馆分为两层,但在中心位置,也就是博物馆大型蜀锦织造区域,是一个竖向挑空的中庭,将负一层与一层空间的横向延展截断,形成交织关系,分别从历史与当代两个不同的时间维度横向展开,挑空的中庭则在垂直维度向天地两端延续,形成以“空间为经时间为纬”的总体格局。与此同时,空间顶部利用镜面不锈钢,将市井街巷之层次向上延伸,在视觉上赋予空间高旷之感。

成都青羊:激活文旅消费“破圈”密码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火爆“出圈”_fororder_图片-3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展区 供图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

  街巷之下,是博物馆一大一小两台尺寸巨大的花楼织机。一台是目前全球唯一仍在使用的清代道光年间小花楼木织机。这台织机长6米,宽1.5米,高5米,分上下两层,分别负责投梭与挽花,操作时,需两名织锦艺术家协同配合进行。

  为了让更多的人在博物馆拍出大片,2024年,博物馆全新打造艺术展厅“迷宫幻锦”,以蜀锦展示为主题的穿行空间,将传统蜀锦纹样与创新蜀锦纹样交织结合。游客漫步锦缎迷宫,在镜像世界感受传统蜀锦与现代纹样间的绚烂交织,穿梭迷宫幻“锦”,用镜头定格和千年锦韵的平行世界。

  在蜀绣长廊,数十幅当代艺术品蜀绣被安置于画框之内,沿着长廊两侧陈列,供游人驻足欣赏。长廊前端展示着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图案为元素而创作的巨幅匠作,恢宏大气,引人入胜。

成都青羊:激活文旅消费“破圈”密码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火爆“出圈”_fororder_图片-4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展区 供图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

  不仅有着厚重的积淀 在形式、内容方面有所创新

  在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除了沉浸式观展,了解蜀锦蜀绣,还能自己动手体验。暑期期间,这家博物馆开设织造体验、蜀锦香囊、蜀绣团扇等多个动手项目,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参与者的需求。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执行馆长杜予立介绍:“我们需要给游客提供更多除了收集整理、教育普及功能之外的公众服务。我们集中在体验方面,并进行层级划分,既有专业性的体验,也有门槛更大众化的体验。”

成都青羊:激活文旅消费“破圈”密码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火爆“出圈”_fororder_图片-5

游客体验区 供图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

  据统计,7月1日到8月19日,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的访客量超9万人次,同比增长近2倍。爆火的博物馆不仅本身有着厚重的积淀,更是在形式、内容、机制方面有所创新。

  今年暑假期间,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还出品首部非遗蜀锦短剧《我的军师是孔明》,讲述诸葛亮穿越到现代的故事。这也是一部关于诸葛亮在今天如何走上蜀锦传承和保护之路的故事。截至目前,该剧已经更新到第10集。观众在看短剧的同时还能学习一些蜀锦知识。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探索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数字化、创新性表达形态,对于活化传统文化、吸引年轻群体、拓宽传播路径具有深远意义。”杜予立表示,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有责任和义务把非遗传承好、传播好。《我的军师是孔明》是博物馆在探索数字文创赋能非遗传承、创新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立足青羊历史文脉悠长、文化底蕴厚重的资源禀赋,当前,成都青羊区正在积极推动文商旅体融合深度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兴商,积极构建文商旅体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这种独具特色的博物馆成了青羊激活文旅消费的“破圈”密码,让更多人透过博物馆这扇窗口,得到更丰富的滋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文 陈静 王语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