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必应,无事不扰” 成都将推出70条优化营商环境举措
2025-08-04 17:45:4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冯巧凤

  8月4日上午,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围绕成都营商环境建设相关情况展开介绍。会议透露,近期成都将推出70条优化营商环境举措。

“有需必应、无事不扰” 成都将推出70条优化营商环境举措_fororder_图片-1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王紫含

  “有需必应”体现政府主动作为和精准服务;“无事不扰”体现边界意识和对市场规律的尊重。近年来,成都聚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立“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工作体系,经过持续发力,以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助推企业轻装上阵、专心经营。

  畅通全渠道响应机制。成都依托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构建“线上随时见、线下定期见”的政企交流新常态,线下累计走访服务企业13.29万户,线上“运行24个政企联络群“随时听”,线上线下收集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和诉求建议3.8万条;完善企业诉求解决机制,坚持“简单问题当场办,复杂问题统筹办,重大问题提级办”,优化“收集—办理—反馈—问效”全流程管理,企业诉求办理满意率达90%以上。

  创新资源要素供给。成都聚焦回应“降成本”之需,打造“蓉易贷”平台,上半年放款2.4万笔,放款金额300亿元,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持续降低,推动土地高效集约利用,全市省级以上园区新增工业用地均按“标准地”出让;聚焦回应“办事快”之需,常态化开展“企需我应”等助企活动400余场,提供一站式服务;聚焦回应“更公平”之需,实施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探索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试点;创新“评定分离”试点,开展工程建设招投标治理三年行动;聚焦回应“易转化”之需,构建“线下科创岛+线上科创通”服务体系,提供创新要素聚合、转化等一站式服务;聚焦回应“少打扰”之需,开展“综合查一次”改革,持续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

  破解服务监管堵点难点。成都建立涉企行政检查综合监管平台,规范检查事前备案告知、事中亮码核验、事后企业反馈评价制度,经营主体满意度持续增强;建成惠企政策“一码查询”平台,实现政策事项集成发布、便捷查询、智能问答。上半年,全市兑现惠企资金52.43亿元,其中免申即享事项资金29.67亿元;聚焦企业融资需求,发布总规模超10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超百家机构共同发起“投成都”未来产业投资联盟;实施重点项目审批“随到随审”模式,规划土地核实压缩至5个工作日。

  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向彬表示,针对企业反映的共性诉求,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政策举措,涵盖22个改革领域,共70条具体措施,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在企业办事方面,成都将推动市级管理权限依法依规有序下放,向园区差异化精准授权,通过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涉企数据“免填报”等举措,优化审批服务,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

  在企业经营方面,成都将建立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推行涉企行政执法“一码检查”,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小过重罚”,同时打击散布虚假信息、敲诈勒索企业等行为;建立小额商事纠纷快速处理通道,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在企业发展方面,成都将探索“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为经营主体提供便利服务;加强搭平台给机会,预计今年开展“企需我应”对接活动500场以上,服务企业1万家以上;扩大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信息发布范围,推进专用信用报告深度应用。

  在企业成本方面,围绕“钱”这个源头活水,成都将更多小微企业纳入融资推荐清单,部分产业园区还将开展“园区秒贷”;围绕土地和住房要素保障,今年将盘活低效工业用地6500亩;围绕优化创新成本,更多企业将通过“科创券”获得在中试熟化、资源共享方面的支持。

  在企业开放方面,成都将优化空港口岸进出境货物“7x24小时”通关服务,开展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监管模式试点;实施“蓉品出海”市场拓展行动,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服务水平;探索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一件事一次办”,对信用风险低的外商投资企业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

  向彬表示,相关部门将始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完善工作机制,狠抓改革攻坚,为企业提供更有诚意、更有温度、更加广阔的发展环境。(文 杨雯涵 王紫含)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