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都市文旅活力区?日前,奋力打造“赛半城”“文半城”的金牛区,正式发布《关于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加快打造都市文旅活力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涉及金牛特色文商旅体融合场景、“文旅+”融合产业体系、文旅服务、改革创新等多方面,并表示:到2027年,金牛区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不断优化,文创产业增加值、旅游总收入、体育产业总规模分别达到250亿元、440亿元、130亿元左右;到2030年,以文润城、以商兴城、以旅塑城、以体营城的发展格局全面呈现,都市文旅活力区综合能级迈上新台阶。
燃动凤凰山、潮购荷花池
寻艺天府园、沐医枣子巷
不久前,凤凰山体育公园火热的演艺市场,给鹿晗Season4亚洲巡演主办方风华秋实项目总监王吉荣留下深刻印象,他表示“希望在成都落地更多的艺人演出项目”。事实上,去凤凰山看赛观演早已是成都市民游客最时尚的生活方式之一。
记者注意到,《意见》中提出,要“做强凤凰山超级体验赛演场景”。未来,将植入潮流休闲消费场景,发展“赛后不散场”新业态新模式,构建集顶级赛事、明星演艺、潮玩集市、主题露营、户外运动于一体的全时段活力体验新空间,打造世界赛事名城、国际音乐之都的核心承载区。
另一方面,近年来被国外游客发掘的宝藏地“HHC”(荷花池)也被《意见》关注。其中提到,加强“荷花质造”原创品牌孵化培育,提质高级定制、国潮设计、电商直播等多元业态,增设更多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商店,优化外国游客入境游便利支付,打造立足成都、面向国际的时尚消费购物胜地。
位于金牛区的天府艺术公园是成都首个将艺术与文化、商业深度融合的公共空间——《意见》中表示,将构建集艺术鉴赏、美学生活、生态休闲、创意消费于一体的沉浸式人文体验新空间,例如,聚焦“为一展、赴一城”,支持承办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论坛峰会,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特展大展联展,着力提升成都双年展等品牌影响力。
“枣子巷”专注中医文化,要培育“养生集市”“岐黄问道”等特色消费场景,打造彰显国医魅力、体验成都休闲的康养消费目的地。
三星堆—金沙遗址申遗、成都国家植物园……
多个“文旅+”项目加码提速
如何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记者注意到,《意见》中以多个文商旅体融合项目作答,提出构建“文旅+”融合产业体系。
在“文旅+文博”方面,金牛区在《意见》中提到,将助推三星堆—金沙遗址申遗,实施金沙遗址外遗产区黄忠片区综合开发;同时,强化文博场馆提质建设:研究推动金牛道主题博物馆建设,持续提升新金牛公园胶囊博物馆品质,推动易园园林艺术博物馆创建3A级旅游景区,并支持成都植物园升级打造成都国家植物园。
“文旅+文创”方面,《意见》表示,加快打造电竞主题娱乐综合体、数字经济产业园,引培电竞赛事、文创设计、数字音乐版权运营等头部企业,推动人工智能、元宇宙、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文商旅体领域应用;“文旅+商贸”的关键词是“提质”——擦亮“抚琴夜市”名片、打造感受城市烟火气“最佳去处”的同时,《意见》特别提到,鼓励成都欢乐谷等都市文旅空间“持续引进餐饮、零售等各类高能级首店,常态化开展首发首秀首展活动”。
作为成都的“赛演”新高地,如何推进“文旅+赛演”聚势发展?《意见》中表示,办好世运会、世界体育舞蹈大赛、中超联赛、亚冠联赛等国际国内高级别赛事,并支持有条件的场馆建设特色化影视拍摄基地和体育、音乐实验测试中心;同时,推动赛演流量转化,发展“看赛观演游金牛”票根经济,联动天府艺术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大熊猫研究繁育基地,推进凤凰山公园消费核心区建设。
立园满园
着力打造两个“千亿级”产业园区
文旅产业的强劲势头,背后是市场主体实实在在的壮大。值得关注的是,《意见》中提到,加快企业集聚发展,深入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构建完善产业生态,着力打造千亿级国宾都市文旅产业园、两千亿级荷花池国际商贸产业园。
根据规划,国宾都市文旅产业园将依托天府艺术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成都露天音乐公园等文旅载体资源,不断打响“凤凰山超级周末”“凤凰乐市”赛事演艺品牌,推动赛事演艺、文旅文博等产业融合发展,搭建以国际化对外交往为特色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荷花池国际商贸产业园将立足成渝中线门户枢纽、大规模专业市场和“市采”试点等优势,聚焦“国际商贸、枢纽商务、平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打造成渝双城商业门户、西南枢纽型商务商贸中心、未来公园城市示范中心,全力突破2000亿元营收目标。
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布的《意见》也提出“深化产业园区改革”,要研究制定产业园区“一园一策”“一楼一策”支持政策,并加快推进“小管委会+大专业公司”管理运营体制机制创新。
此外,在资源要素配置方面,《意见》表示,在土地出让、混合用地、空间利用等方面加大文商旅体重点项目支持力度,落实利用闲置旧厂房、仓库等发展文旅项目支持政策。(彭亮)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