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成都市城乡人居环境“净优亮美”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张子晴
会上介绍,专项行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以“小投入”改善“大民生”,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在坚持精细治理,靶向聚焦民生痛点方面,成都市依托网络理政、市民热线等渠道,梳理出市民诉求集中的噪音油烟、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物业服务等十大类问题,明确“净环境、优秩序、亮空间、美风貌”(以下简称“净优亮美”)四大攻坚方向。其中,“净”以全域整治攻坚为突破,开展各类城市清洁专项行动,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城乡面貌显著提升;“优”以民生痛点疏解为导向,强化治理道路病害、车辆乱停、摊位乱摆、噪声污染等问题,推进城市运行规范有序;“亮”以光影美学赋能为抓手,开展多项城市焕新专项工作,着力展现清爽城市界面;“美”以文商旅体融合创新为路径,开展景观塑造、文化元素植入工作,实施背街小巷整治,厚植文化底蕴,助力塑造“公园城市·幸福成都”文商旅体品牌。
在坚持系统治理,分层分类科学施策方面,成都划分出中心城区、县市新城及农村区域三大板块,通过对不同板块进行针对性科学施策,促进城市发展,改善城市形象。在中心城区,成都主要关注产业园区、老旧小区、学校医院、市场周边等人流密集区域,通过新建12个口袋公园、优化提升355处街区街巷街角等多项措施,有序推进小区院落焕新精细化管理,着力展示城市形象。在县市新城,成都针对城郊接合部环境秩序开展专项治理,完成城市照明设施故障检修1442处,修复城市道路病害2万余处等,抓好公共设施维护、垃圾分类清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农村区域,成都重点紧盯道路沿线、河道沟渠、林盘院落等重点区域,持续推进路面清扫、水面清洁、街面清理等工作,努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在坚持开门治理,汇聚民智共建共享方面,成都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着力深化“群众参与”机制,采取线上线下征集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听取企业、商家、市民的意见建议,在农村院落中推广“坝坝会”“市民监督员”“积分制”等模式,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目前,成都已涌现出青羊区黄田坝片区“一企一策”服务机制、双流区龙桥片区便民“临时集市”等治理样本。
公益广告视频 成都市城管委供片
同时,对于相关问题,相关部门也逐一做出回应。
针对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精准施策满足群众生活需求问题,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表示今年以城乡人居环境“净环境、优秩序、亮空间、美风貌”专项行动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以人为本、发动群众、常态长效”,聚焦民生痛点,明确36项重点任务精准破解;优化出行体验、升级街区街角,让街巷承载天府文化韵味;开门纳谏收集3259条建议,推广“积分制”等,强化社会力量协同。接下来,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将城市治理转化为全民参与的开放系统,构建全民参与的治理系统,持续提升城市吸引力,助力成都“公园城市・幸福成都”名片愈发亮丽。
针对推进建筑工地夜间施工管理问题,成都市住建局表示采取多项措施,如严格夜间施工审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智慧监管及关切民生诉求等,未来也将进一步强化精准防治、深化部门联动、强化科技赋能,以持续推进城乡建设工作。
针对解决农村当前影响村民生活品质的突出短板,进一步提升农村宜居宜业和美水平的探索,农业农村部门表示,近年来,成都从补短强基、治理增效、发展赋能三个方面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院落清洁等重点工作,推进大地流彩乡村文化振兴行动等特色文体活动,深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及实施农房功能提升等夯实乡村功夫共美基础项目,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促进农村建设发展,人民幸福指数提升。
针对统筹开展“金角银边”打造工作的问题,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阐述工作重点思路及重点任务,表示将通过寻空间、增景观、强功能三个方面,改善新老区域差异、空间分布不均等问题,满足群众对园林景观的需求,实现聚少成多,增加景观特色,彰显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以及促进文体旅商与生态景观功能复合等作用。
下一步,成都将落实市委关于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安排部署,总结首批8大重点片区整治成效,坚持按照“切口要小、见效要快、群众有感、切实可行”原则,于2025年底基本完成35项分级分类梳理形成的“净优亮美”第二批任务清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努力让成都的街巷更整洁、出行更顺畅、夜晚更明亮、生活更美好。(文 杨雯涵 张子晴)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