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凉山州越西县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破题关键,以“绣花功夫”深耕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文化传承等领域,推动资源、力量、发展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产业升级,点燃乡村振兴“强引擎”。越西县充分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优势,聚集越西生态资源禀赋,全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特色化转型。在贡莫镇瓦曲村,村党支部创新推出“党建+非遗+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深度挖掘彝族银饰加工技艺,构建起“党员带头、大户示范、群众参与”的全链条产业发展体系。“1+1+1”结对帮扶机制已累计培育银饰加工能手100余名,形成银饰特色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10万元,带动当地农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同时,越西县积极探索“党建+电商”发展新路径,精心培育“党员主播”队伍,打造“云端助农”线上销售平台。此外,越西县以越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要载体,大力推行“国有公司+集体经济+农户”订单农业模式,建成5600余亩标准化种植基地,成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带动全县100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苹果与油菜花,实现村集体与群众收入“双丰收”。
创新基层治理,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越西县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以“微改造”推动“大变化”。板桥镇巧妙借鉴“六尺巷”典故,创新实施“六尺街工作法”。在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下,96户村民积极响应,主动让地,将原本4米宽的狭窄道路拓宽至6米,成功打造出“谦和礼让”基层治理示范街,有效改善当地交通出行条件,提升乡村风貌。城北感恩社区积极推行“网格化+积分制”管理模式,组建起一支由70余名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常态化为搬迁群众解决生活难题。社区设立“文明积分超市”,积分兑礼品,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的积极性。自推行该模式以来,社区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群众文明意识显著提升,累计兑换积分120万余分,参与群众达6900余人次。
深挖文化底蕴,厚植乡村振兴“软实力”。越西县深入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推动党建工作与非遗传承、文旅融合深度结合。瓦曲村依托国家级“非遗扶贫工坊”,累计开展银饰技能培训600余次,真正实现“户户有手艺、人人能增收”。以彝族火把节、彝历新年等传统节庆为契机,越西县精心打造“党建+文旅”特色品牌,普雄镇呷古村、中所镇陶家营村、板桥镇“六尺街”等景点成为热门“网红”打卡地。2025年以来,各景点年接待游客38万余人次,实现旅游增收2.28亿元。(文 金丽)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