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成都成华区文旅融合发展跑出“加速度”
2025-07-14 16:43:5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冯巧凤

  在5000平方米的全沉浸式数字展厅开启地球极境探索之旅,近在咫尺地感受“极地生灵”“海底深渊”“世界之巅”“无垠草原”等自然奇观……近日,由自然纪录片品牌BBC EARTH与浪美术馆联合推出的《BBC EARTH极地生灵数字影像大展》在成都东郊记忆浪美术馆开幕,吸引许多市民游客前去体验。

“流量”变“留量” “网红”变“长红”——成都成华区文旅融合发展跑出“加速度”_fororder_图片-1

东郊记忆 供图 成都市成华区委宣传部

  与此同时,《wāwáwǎwà》公共艺术计划特别展也于近日在东郊记忆拉开帷幕。展览以园区内六大标志性场景为画布,让市民游客在漫步、打卡中体验一场别开生面的夏日艺术漫游。

  以“文旅流量”带动“消费增量”,东郊记忆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以来,东郊记忆通过新春游园会、五一“放东风生活节”、公共艺术计划等多元文化活动的融合创新,持续打造文旅消费热点,已培育形成“日逛展、夜看秀、全时购”的多元消费场景。

  除了到东郊记忆感受工业风与时尚潮流的碰撞,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看“花花”、到国家级旅游休闲特色街区望平坊打卡“网红”店、到烟火气与美食并存的建设路吃小吃、到成都最大商业综合体之一的华润万象城潮牌店购物、到拥有7万件藏品的成都自然博物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些也是许多中外游客打卡清单里的热门点位。

  促进“文旅+商业”双向赋能。2025年以来,华润万象城相继推出新中式游园会、“加菲猫家族·奇幻大冒险”全国首展、英国艺术家MATT HOPE装置艺术展等文旅新场景,打造集文旅、潮玩、消费于一体的都市“休闲绿洲”。2024年,成都万象城完成86家首店和旗舰店招引,引入全国和西南首展共76场。得益于“文旅+商业”双向赋能,成都万象城2024年客流突破46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

  成都成华区拥有大熊猫基地、东郊记忆、天府熊猫塔、华润万象城、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动物园、建设路、望平坊“八张文旅名片”,特别是拥有世界级文旅IP大熊猫和成都最丰厚的工业文明底蕴。2024年,成都成华区接待游客超3089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超402亿元。

  成都市成华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依托“八张文旅名片”,成都成华区正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擦亮“熊猫之都”“东郊文创”“夜游锦江”三大文旅品牌以及大熊猫、工业文明两张IP名片,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让游客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领略深厚的人文底蕴,进一步提升成都成华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流量”变“留量” “网红”变“长红”——成都成华区文旅融合发展跑出“加速度”_fororder_图片-2

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 供图 成都市成华区委宣传部

  在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北湖湖畔的熊猫艺术中心,为期一个半月的“熊猫家园·全球共赏”国际创意联展落下帷幕。这场以大熊猫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创意联展汇聚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件作品,涵盖雕塑、绘画、潮玩、视觉影像、AR全息动画等形式,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艺术融合,充分展现熊猫文化的想象力和影响力。

“流量”变“留量” “网红”变“长红”——成都成华区文旅融合发展跑出“加速度”_fororder_图片-3

大熊猫 供图 成都市成华区委宣传部

  近年来,成都成华区持续挖掘大熊猫IP的文旅价值,以“熊猫家园”“自然与环保”等为主题,举办文学、音乐、绘画、演艺、设计等竞赛活动,吸引国内外艺术家参与创作。成都成华区还推出《大熊猫》舞剧、《熊猫》音乐剧等精彩剧目,先后在成都大运会和世界科幻大会及各类重要活动期间展演超1000场,并携手音乐家廖昌永发起“熊猫音乐孵化计划”,推出《熊猫之家》等系列原创音乐作品。2025年7月,《熊猫》音乐剧斩获第19届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最佳外语音乐剧奖。

  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当前,成都成华区的旅游吸引力、文化旅游供给力、文旅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成都成华区正聚焦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熊猫基地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牵引,全力推动八张文旅名片“串珠成链”,积极顺应“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趋势,培育更多文旅产业新增长点,全力打造“熊猫之都 活力成华”,为打造“公园城市·幸福成都”文商旅体品牌贡献更多力量。(文 李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