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全市上下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随着世界运动会的脚步日益临近,成都正以全会精神为行动指南,将重大赛事举办与城市文商旅体发展深度绑定,在全球舞台展现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奋进中的创新之城" 的独特魅力。
全会指出,成都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目标是:到2027年,全市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三城三都”影响力持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万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体育产业总规模分别达到2000亿元、4700亿元、1800亿元左右;到2030年,以文润城、以商兴城、以旅塑城、以体营城的发展格局全面呈现,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综合能级迈上新台阶。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脉。近年来,成都坚持赓续天府文化基因,传承千年商都底蕴,集成升华“三城三都”品牌,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美誉度,成功建成投用城市音乐厅、天府艺术公园、成都自然博物馆等一批城市文化地标,成功举办世界科幻大会、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大众电影百花奖等重大文化活动,前瞻布局动漫影视、电竞科幻等文化经济新赛道,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未来,成都将认真贯彻市委全会精神,从深化“立园满园”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实施“攀原登峰”持续繁荣文艺创作、赓续“文化根脉”释放遗产综合价值三个方面发力,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发挥支柱产业作用,成为市民生活的鲜亮底色和城市发展的强劲引擎。
商业是一座城市的消费活力引擎与国际化展示窗口。2023年以来,成都市商务局致力于建设城市消费地标、发展更具显示度的特色商业。四川省委、省政府专门制定出台有关意见,明确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都市商务局坚持从“优化消费空间、丰富消费供给、创新消费模式”方面下功夫:聚焦优化具有成都特色的消费发展格局,构建重点商圈、商业街区、特色小镇及特色消费场景四级体系,大力实施商圈提能升级行动,加快建设春熙路、交子公园等四个世界级商圈,推动宽窄巷子、东郊记忆、铁象寺水街等重点街区提质改造;推动创新打造更有吸引力的消费场景、特色产品以及消费活动;深入实施首发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拓展成德眉资绵“票根经济”联盟,创新数字消费,拓展国际市场。
旅游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与流量引擎。成都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素有江山之雄、文物之盛的美誉。全会提出,成都要实施全球品牌推广计划,着力构建以大熊猫为标识的全球推介体系,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商圈,建设城市消费新地标,培塑更多展现锦绣山水、蜀风雅韵、巴适安逸的文旅新名片,让“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成为文旅风尚和消费潮流。近年来,成都文化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总体实力居全国第一方阵。2025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超1.6亿人次,举办各类营业性演出1.4万余场,带动“演艺票根”综合消费31.5亿元。下一步,成都市文广旅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从提升成都文旅名片国际影响力、全面优化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大力推动“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发展三个方面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品质等,以放心舒心的旅游环境,让国内外游客感受成都的独特魅力。
体育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动能与形象窗口。成都积极践行“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全会指出,成都要围绕体育产业,健全国际高级别、高能级单项、自主品牌、全民健身赛事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全面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打造国家级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近三年,成都举办成都世乒赛、大运会、汤尤杯等国际和全国性赛事140余项,2025年上半年,已举办重大赛事38项,预计体育消费总规模达410亿元,同比增长约9%;体育产业总规模达740亿元,同比增长约8%。未来,成都市体育局将通过发挥赛事乘数效应、体育叠加效应、产业带动效应,打造独具特色的体育品牌,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更加完备的产业体系,推进成都体育事业继续蓬勃发展。
随着对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成都将最大限度汇聚起全市上下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把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推向深入,同时推动农业与文旅、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提升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新篇章提供坚实支撑。(文 杨雯涵 张子晴 黄桃)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