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雁江:三产融合酿造“振兴味道” 产业链延伸激活“造血基因”
2025-07-10 11:28:4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冯巧凤

  晨雾中的资阳市雁江区堪嘉镇胡石桥村,为民农场的兔舍飘出轻音乐。“音乐是兔子的‘减压秘方’,一定要及时给兔子放。”为民农场负责人周泽彬在给工人交代饲养兔子的注意事项,转身又钻进蔬菜地察看蔬菜长势。

资阳雁江:三产融合酿造“振兴味道” 产业链延伸激活“造血基因”_fororder_图片-1

周泽彬查看兔子生长情况 摄影 李雅

  7年前的城市回归者,如今已成三产融合的领航人——这条从土地延伸到餐桌的产业链,正探索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致富路,激活雁江乡村的造血基因。

  归乡筑梦 从城市回归乡村的“新农人”

  2018年,当许多农村青年选择奔赴大城市寻找机会时,41岁的周泽彬却作出一个让身边人意外的决定——回到家乡,投身农业。

  “那时候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农业又苦又累,赚钱慢。”周泽彬回忆道,“但我看到的是机会——家乡的土地、生态、劳动力,都是宝藏。”

  “在外打拼多年,我始终惦记着家乡。每次回来,看到年轻人外流,心里很不是滋味。”周泽彬说,看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陆续出台,看好家乡前景的他,带着半生积蓄和满腔热情,回到堪嘉镇胡石桥村,开始他的创业路。

  投入所有积蓄,周泽彬流转几十亩土地,建起鱼塘,同时养鸡、兔、羊,看着眼前初具规模的农场,他满心以为万事将会顺遂,然而问题接踵而至。

  “刚开始不懂技术,仅凭外出考察学习的技术完全不够,鱼苗病死,家禽销路不稳定。”回忆起初期的困境,周泽彬坦言,也曾想过放弃,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得坚持。鱼苗病死就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技术培训,咨询专家,慢慢掌握养殖技巧;销路不稳定就积极对接经销商,最终与资阳天王农产品市场达成长期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殖场逐渐步入正轨。

  破土而生 从单一养殖到立体农业的“破圈”之路

  不满足于单一业态的局限,2020年,周泽彬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田野。周泽彬说,鱼塘的水用于灌溉蔬菜,畜禽粪便发酵成有机肥,既降低了成本,又提升了产品品质。有了想法,周泽彬便再次流转200余亩土地,用于种植水稻、蔬菜。他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精心打造一个高效、生态的种养结合绿色农业体系。

  这套高效循环的体系虽然运行良好,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优质农产品,但周泽彬深知,要真正在乡村立足,实现可持续增收,必须突破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低的瓶颈。但单纯的种养业利润有限,如何提升附加值?2022年,他瞄准第二产业——酿酒。

  依托家乡的优质原料和独特风味,他积极探索,联合四川省酒类研究所创立“嘉源酒业”,研发“堪嘉”酒系列,2024年,已完成首条生产线建设。

  当问及为何选择清香型?取名“堪嘉”酒?周泽彬说,浓香、酱香市场竞争激烈,而且工艺复杂,投资大。既然选择酿酒,那就要做适合自己家乡的酒。清香型酒口感清爽,适合现代人的饮酒习惯,而且家乡的水质和气候特别适合酿造清香型白酒。

资阳雁江:三产融合酿造“振兴味道” 产业链延伸激活“造血基因”_fororder_图片-2

“堪嘉”酒 摄影 李雅

  “家乡在堪嘉,原料也是农场种植的稻谷,与其取花里胡哨的名字,不如就以家乡命名。产品卖了,家乡也宣传了,一举两得。”周泽彬说,就在2025年6月14日,该产品商标已注册完成,实现品牌化运营。如今,场镇已经有1家经销门店。未来,这种酒还将销往成都及周边城市,让越来越多人品尝“雁江味”。

  从一产到二产的成功转型,标志着周泽彬完成从初级农产品生产到深加工的品牌化升级,形成“种养加销”一体化产业链,为农产品插上增值的翅膀。

  跨界生香 从田间到餐桌的新鲜革命与产业再升级

  当加工环节的产品需要更贴近消费者的终端展示与体验时,周泽彬产业融合的探索再次向前迈进。

  2023年,周泽彬再次“跨界”,在城东新区西南电商城开了一家由“农场直供+现场加工”的餐厅,通过活鱼现杀、时蔬现采等方式,实现食材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可溯源,既保障“鲜度”与“营养”,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形成“生产-加工-餐饮”的良性循环。

资阳雁江:三产融合酿造“振兴味道” 产业链延伸激活“造血基因”_fororder_图片-3

资阳雁江区堪嘉镇胡石桥村农田 摄影 李雅

  餐厅发展的成功,让周泽彬看到产业融合发展的福祉。2025年初,周泽彬听说村里有闲置资产,便积极对接,将村里闲置的小学利用起来,建成现代化的中央厨房。

  “我们于7月初开始营业,现陆续有300余桌订餐。”周泽彬说,打造中央厨房除了让家乡人民能尝到城里味,其根本还是整合周边零散的乡厨资源,打造区域性的“乡宴”品牌,让新鲜、地道的乡村风味,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的运作,走出堪嘉,服务更广阔的市场。

  “乡村振兴不能只靠农业,必须让一、二、三产业联动,才能形成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周泽彬说。

  共生共赢 “三金”模式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周泽彬的创业史亦是一部与乡亲们携手同行的奋斗史。他摸索的“三金”模式——土地流转的“租金”、基地务工的“薪金”、入股分红的“股金”,实现村民“租金+工资”双重收入。该模式成功盘活土地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以前种地一年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既有租金,又能打工,收入增加了不少。”连续在农场务工3年的村民康成生笑着说。

  除了家门口的双重收入,“家门口”的就业升级也让受益者连连赞叹。堪嘉镇胡石桥村村民江丹就是其中一员。

  “以前,我在农场务工,一天只有几十元。自从餐厅开业,我进城当服务员,工资涨了,收入也增加了。”江丹说,和她有同样经历的还有两人。她们打心底里感谢周泽彬。

  周泽彬回忆道,当初回乡创业时,市区、镇村各级政府都给予支持,为他的探索提供了坚实后盾。

  堪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要让返乡创业人员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关键是要解决好土地问题。堪嘉镇实行人大代表“一对一”跟踪服务,从项目审批到生产经营全程参与,积极帮忙协调土地流转,对接上级部门提供资金、政策扶持,确保“土地有人管、纠纷有人调”。

  致富不能忘本。“我的目标不仅是自己成功,更要让家乡的农业真正‘活’起来,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回来创业。”谈及未来,周泽彬信心满满。

  周泽彬用7年时间构建“一产筑基、二产延伸、三产升华”的完整产业链条,通过酿酒加工和中央厨房等项目,将传统种养业升级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生动诠释“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路径。这一实践既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又激活产业内生动力,更重塑乡亲们的致富信心。其发展模式已成为雁江区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本。

  在广袤乡野间,“周泽彬们”正用实干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稻米清香、佳酿醇厚、食材本真。这些具象的产业成果共同酿就“共同富裕”的甘甜滋味,让雁江大地升腾起浓郁的“振兴味道”。(文 何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