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2025年“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进基层、进企业、进高校宣传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感受“资阳河川剧”的百年艺术积淀与创新活力,探寻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绽放新光彩。
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供片
川剧(资阳河川剧)2023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资阳河川剧最大的特色就是以高腔为主,在声腔做派方面独树一帜。”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李海东介绍道,这一流派将川剧高腔演绎到极致,不仅融合方言、民间歌谣、劳动号子等元素,更在技艺方面发展出变脸、吐火、水袖等绝活。值得一提的是,其以乐至方言为基础的表演语言,从谚语、歇后语到日常用语,都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
在追溯历史传承时,李海东如数家珍:“从白玉琼、华子才到冯心田等代表人物,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传承发展,让资阳河川剧在众多流派中脱颖而出。《秋江》《安安送米》等传统剧目生动展现了川中百姓面对困境时的乐观精神。”
“业内常说‘无乐不成班’,这充分说明了乐至在川剧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海东说。自1907年保和班创立以来,乐至川剧团体历经变迁,从乐民科班到乐至县川剧团,再到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传承从未间断。2020年,乐至县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培养的23名川剧人才,如今已有19人通过考核加入中心,为剧团注入了新鲜血液。
今年19岁的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青年川剧演员刘子琳说:“川剧让我体验到作为一名中华传统艺术的传承人、一名川剧演员,舞台上的演出经历、与观众互动都是演员和观众之间很奇妙的牵绊。我要做好自己的本分角色,做到能够吸引观众。如果说观众对我的演出非常满意的话,这是对我非常大的支持和鼓励。”(文 冯巧凤)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