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形象魅力和发展活力的集中体现。2025年5月23日,资阳市乐至县成功跻身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成为四川省为数不多获此殊荣的县级城市之一。从“省级文明城市”到“全国文明城市”,乐至县如何实现“破茧成蝶”?其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创建密码?
回首创建初衷和历程,乐至始终坚持把城市文明建设工作定位为重大的民生工程,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提高管理水平,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提高工作标准,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勇担当、出实招、重落实,形成全域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有力释放社会文明的“活力因子”。
乐至城区全貌 摄影 姚阳
全域参与 人人皆是创建“生力军”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为此,乐至县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指挥长的创建指挥部,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确保创建工作高位推进。
与此同时,乐至县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行“党建+创建”模式,组织全县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开展“文明创建我先行”志愿服务活动;2021年以来,累计发动党员志愿者5万余人次,开展文明劝导、环境整治、暖心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跟进”的良好氛围。
文明建设,主体是人民。市民群众的参与和认可是一座文明城市的深刻内涵。乐至县通过“线上+线下”收集群众“金点子”,开展“爱乐至 讲文明”街采、“文明随手拍”“文明让生活更美好”“文明乐至我代言”意见征集等一系列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社会宣传活动,通过集民智、聚民力,建立起城市文明建设的最大“公约数”,奏响了齐心协力、昂扬奋进的“大合唱”。
市民惬意休闲 摄影 姚阳
民生改善 创建成果惠及千万家
“现在出门,路面上都干干净净,交通路口每天都有劝导员在,车辆行驶规范礼让行人,也没有横穿马路的现象,直观地感觉到整个城市都越来越文明。”谈到身边的“文明印记”,南塔街道居民林女士连连竖起大拇指。
文明城市创建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乐至县始终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理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城市功能品质双提升。
过去,乐至县城区部分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自2021年以来,县财政先后投入3.2亿元,对60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新增停车位650余个,加装电梯115部,惠及居民 1.2万户。曾经的“脏乱差”小区,如今变成了“整洁美”的幸福家园。
“菜市场的变化忒大了,以前摊点比较凌乱,再瞧瞧现在,买菜就像逛超市,舒服!”家住南街社区的杨阿姨为改造后舒适整洁的城南市场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作为城市文明的“窗口”,农贸市场一直是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近年来,乐至县把“菜篮子”工程与改善民生、优化环境、城市建设与城市文明建设同步协调推进,实现了流动摊贩“以街代市”到多功能市场的变迁。重点对城东、南街、城北等传统农贸市场进行提质升级,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的购物环境。
乐至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集中办理了一批便民利民的好事实事,切实解决了一批短板弱项问题。通过征集督办“群众最期盼的‘十件事’”、持续推进“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等惠民举措,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新气象新变化,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志愿服务活动之免费理发 摄影 姚阳
思想浸润 文明新风点亮新生活
“除陋习、倡新风,都是积分评比的重要一项,每个季度公布排行榜,还能兑换奖品,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在今年3月的幸福积分兑换活动中,乐至县龙门镇金马村文书李灵泽笑道。
在培育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中,乐至县推广“文明积分制”,全县已建成“积分超市”“爱心银行”337家,兑换15万余人次。在“一评一兑”中,群众从昔日“比排场”到今朝“比红榜”,有效破除陈规陋习,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此外,为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尚,乐至县创新出台20项礼遇举措,累计推荐省市身边好人20余人,并以省市县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为原型创作文艺作品和典型事迹视频2个,在全县开展事迹巡讲1000余场次,引起广大干部群众强烈反响;同时,为106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制发礼遇卡,让崇德向善的种子在帅乡扎根发芽、蓬勃生长,文明因子融入城市肌理。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县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2名、全国文明家庭1个,省级道德模范4名、四川好人46名、省级新时代好少年4名,感动资阳人物23名,资阳好人43名,实现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上榜数量连续3年递增。
创新打造“四堂一阵”服务平台;建成“文润少年爱心书屋”20个;打造出“小镇法官”基层解纷、“巡回义诊”等独具乐至本土特色的文明实践品牌;创新推出“20爱心集市”,每月20日准时“出摊”与市民“见面”……乐至县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仅满足了群众多样化需求,更营造向上向善、诚信互助、随手志愿的社会文明新风尚,让家门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成为凝聚群众幸福的“磁力场”。
乐至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县已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拓展延伸建设102个文明实践点(基地),实现阵地全域覆盖。截至目前,全县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主题活动1.1万余场次,服务群众达30万余人次。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乐至县将继续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推动城市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让文明之花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文 谢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