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戴望舒的《雨巷》,勾勒出清雅幽静的氛围,更撑起了独属于中国人的东方浪漫。在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制作油纸伞是一项传承数百年的传统手艺,以竹为骨,以线为筋,以纸为皮,传统的油纸伞正焕发新的活力。在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上,展出多把分水油纸伞,直径在五十到一百厘米不等。
泸州分水油纸伞的制作始于明末清初,目前已有400多年历史,仍保留着古老传统的纯手工制作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毕原绅是“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的第七代传人,他的父亲毕六福被誉为“中国伞王”,从清代到现在,毕家世代制伞。
在毕原绅看来,制作一把分水油纸伞,是细节与时间的艺术。在选材方面,伞骨必须选取海拔800米以上阳坡生长满3年的楠竹,伞托、伞柄要用岩桐树、杉木树制作,保证质地坚韧、经久耐用。“工艺方面更是精细,一把伞要经过96道工序。”毕原绅说。
和众多传统非遗手艺一样,分水油纸伞沿着时间的长廊,也被赋予了美好的祝愿。比如,油纸与“有子”音近,寓意多子多福。伞骨为竹,竹报平安,寓意节节高升。伞形为圆,寓意美满、团圆、平安。
在国潮风、新中式等流行风格的席卷下,分水油纸伞也迎来了新生。“现在,我们研发了近千种伞面款式,设计开发了京剧脸谱、大熊猫、国风古韵等主题的伞面图案,印刷方式也开始采用彩印、手绘等多种形式,使之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毕原绅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赵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