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凉山州雷波县的箐口乡,凭借高海拔的凉爽气候、优质水源与肥沃土壤,为芦笋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18年,雷波县沃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此扎根,创新推行“公司+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建成530余亩高山芦笋基地。通过基质标准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等核心技术,该公司成功构建起优质高产的高山芦笋生产技术体系,产出的芦笋因鲜嫩肥硕、品质上乘,远近闻名。
走进基地大棚,一株株芦笋如绿衣仙子般亭亭玉立。初生的笋尖裹着晶莹露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成熟的茎秆修长翠绿,宛若大自然雕琢的翡翠艺术品。工人们手持剪刀,精准采收,弯腰、握茎、轻剪,动作一气呵成。转眼间,一筐筐鲜嫩芦笋便堆叠成“小山”,满载着丰收的喜悦,驶向仓库。
仓库内,村民有条不紊地进行分拣、捆扎、包装。双龙村村民杨孝香一边麻利地整理芦笋,一边笑着说:“农闲时,我就来基地做工,采笋,除草,一天能挣100元。”像她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村民白中全说:“我负责管理,月工资5000元。爱人做日常农务,月薪2700元。年收入近9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据统计,基地累计带动周边4个乡镇13个村的929户农户年均每户增收超4000元,真正实现“产业进村、就业到户”。
“今年,基地迎来大丰收,亩产达1800斤,日均采收6000斤。”雷波县沃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冯明帆介绍道。下一步,公司计划扩大种植规模,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进一步擦亮高山芦笋“金字招牌”。
如今,雷波芦笋不仅成为百姓餐桌的“绿色宠儿”,更化作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从土地到车间,从农户到市场,这条“绿链”正为箐口乡注入蓬勃生机,书写着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崭新篇章。(文 邓长山 陈庆)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