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绵阳如何建设?12月26日,绵阳市政府新闻办美丽绵阳建设新闻发布会给出了答案。
发布会上,对绵阳市政府近日印发的《美丽绵阳建设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解读,围绕大力推进创新驱动、产业引领、生态美市、城乡共美、文化铸魂及流域共建6个方面制定出“路线图”。
绵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代辉用一句话概括了《规划》的愿景:“持续提升美丽绵阳建设能力水平,充分绽放美丽绵阳现代科技之美、绿色产业之美、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多彩人文之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科技城。”
三步走——
到2027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绵阳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绵阳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展望到本世纪中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绵阳全面建成。
四个定位——
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科技城为核心定位,加快建设中国绿色科技创新高地、全国生态环境智治标杆城市和成渝地区美丽涪江宜居城市典范。
六项任务——
以创新驱动开创美丽智慧新阶段,以产业引领激发绿色低碳新动能,以生态美市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以城乡共美塑造宜居家园新风貌,以文化铸魂增添文旅融合新活力,以流域共建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充分绽放美丽绵阳现代科技之美、绿色产业之美、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多彩人文之美。
七大行动——
通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保护、环境质量提升、城乡建设、文化繁荣发展、示范样板建设七个方面的系列行动,推动美丽绵阳建设任务落地落实。
思路清晰
美丽绵阳这样建
最近,绵阳的“老朋友”红嘴鸥又飞到绵阳过冬,吸引不少市民朋友前往拍照打卡,水碧鸥舞人欢笑的场面,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生态美景。
在绵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郑开强看来,红嘴鸥的到来不仅为绵阳市民带来了美好的视觉感观和精神享受,更印证了绵阳在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涪江是绵阳的“母亲河”,她从岷山雪宝顶的大壑中穿行而出,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流出了670余公里的绵长。在《规划》中,“建设美丽涪江”是关注重点。
如何变涪江为“福江”?绵阳将从全域协作健全美丽涪江共建体系、深化治理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强化保护守护水岸山林生机盎然、以水化文建设美丽涪江文化景观四个方面着手,探索把涪江流域打造成为美丽河湖跨省实践的示范标杆、生态环境领域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美丽绵阳建设关注的不只是一条江,它更是一项系统工程。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规划》参照《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2023年版)》《美丽四川建设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了5类32项指标,明确了各项指标2023年现状值及2027年、2035年的目标值。
在具体实现路径上,围绕建设绿色繁荣、城美人和、智慧高效的美丽绵阳,提出了“三四六七”的工作思路——
“三”即“三步走”。到2027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绵阳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绵阳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展望到本世纪中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绵阳全面建成。
“四”即“四个定位”。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科技城为核心定位,加快建设中国绿色科技创新高地、全国生态环境智治标杆城市和成渝地区美丽涪江宜居城市典范。
“六”即“六项任务”。以创新驱动开创美丽智慧新阶段,以产业引领激发绿色低碳新动能,以生态美市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以城乡共美塑造宜居家园新风貌,以文化铸魂增添文旅融合新活力,以流域共建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充分绽放美丽绵阳现代科技之美、绿色产业之美、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多彩人文之美。
“七”即“七大行动”。通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保护、环境质量提升、城乡建设、文化繁荣发展、示范样板建设七个方面的系列行动,推动美丽绵阳建设任务落地落实。
目标明确
美丽绵阳建这样
美丽绵阳建设中,将创新贯穿建设全过程,内容上既注重现有美的塑造和打造,也注重未来美的意识和理念的培养。
王代辉表示,比如,提出建设中国绿色科技创新高地、全国生态环境智治标杆城市,打造国内一流、西部领先具有科创特色的全国生态环境智慧城市标杆。专设“创新驱动”板块,新增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数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指标,推动美丽绵阳打造科技创新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典范。
《规划》中提出,建设水清景美的美丽河湖、山水相融的生态园林城市、各具特色的美丽县城、独具魅力的和美乡村、路景如画的美丽交通,打造各美其美的示范样板。
探索“各美其美”的美丽绵阳建设之路,绵阳早已起步——
在乡村,北川县石椅村片区组团联动,创新“一三产业互动发展模式”,形成了集观光、体验、康养为一体的农文旅深度融合典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游仙区胜利村改革创新,发挥村庄规划引领作用,盘活利用建设用地和土地资源,发展“美丽乡村+”旅游、康养、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新业态,推进村社共富共美。
在城市,“公园20分钟效应”火爆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到家门口的“口袋公园”散“班味”成为绵阳很多年轻人周末打卡的新选择。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绵阳还将通过挖掘与实践生态文化,通过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旅游发展高地、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文化惠民乐民。同时,加强博物馆、图书馆等文艺阵地的建设,鼓励创作文化艺术精品,通过繁荣文化与文化阵地建设结合,培养城镇居民、乡村百姓对美的感知感受能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规划》还描绘了“治理”蓝图——
在生态上,夯实涪江上游生态屏障,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建设“大熊猫第一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和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提升生态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擦亮美丽绵阳建设的绿色生态底色。
在生产上,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体系、清洁低碳现代能源体系、绿色交通运输体系三大体系,不断推进重点工业高质量提升、特色农业高品质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水平增长,全面推进绿色低碳生产,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激发美丽绵阳建设的绿色低碳动能。
在生活上,强化以城带乡、城乡融合,聚力提升城乡生活品质,聚力提升城市品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形成美丽绵阳建设的绿色生活方式。(记者 郭若雪 尹秦 宋德平 陈冬冬)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