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院立足法治实践 打造法治文化品牌
2024-12-26 10:38:00来源:四川日报编辑:杨雯涵责编:冯巧凤

四川法院立足法治实践 打造法治文化品牌

雪域高原上的司法服务 甘孜中院供图  

四川法院立足法治实践 打造法治文化品牌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泸法麒麟”志愿服务队叙永分队的志愿者们走进校园。 叙永县法院供图

四川法院立足法治实践 打造法治文化品牌

李庄“三色法庭”普法现场 四川省法院供图

  12月9日,第十一届“金法槌奖”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暨2023年度全国法院“十佳百优”新媒体账号作品颁奖会在北京举行。四川法院6部微电影、4部微视频、6家新媒体账号、5部新媒体作品获奖。  

  这是四川法院法治文化建设成果的一次“亮相”。近年来,四川法院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坚持立足法治实践,讲好法治故事,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教育阵地,创建法治文化品牌,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巴蜀大地。

  建设法治文化品牌 点亮蜀地法治精神内核  

  12月6日,大雪至,法暖行。甘孜法院“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队翻山越岭,在雪域高原上留下了一个个司法服务的“最暖”足印。  

  “正义雪莲”是甘孜法院推出的法治文化品牌,取“以正义之名,雪莲之姿,守护公正”之意,共有19支“正义雪莲”团队,奔波在36条巡回审判线路上。石渠县人民法院法官泽仁曲西说:“石渠极寒,冰天雪地,群众诉讼相当不便,我们巡回办案,送法下乡,解决群众的法律需求。”  

  “我喜欢法院的叔叔阿姨来看我,也喜欢‘阳光果果’。”16岁少年小宁(化名)抱着南充法院打造的文化品牌“阳光果果”的卡通娃娃笑着说。  

  小宁3岁时父母离异,母亲远走他乡,父亲因一起诈骗案入狱。这让小宁成为事实孤儿,他因此变得孤僻冷漠。3年来,承办法官在学校、民政局、妇联等单位不断奔走,为小宁解决学习、食宿等问题。南充法院“阳光果果”未成年人保护团队也同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关爱。今年9月,小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  

  “阳光果果”团队成立于2021年10月,由南充全市法院145名志愿者组成,旨在打造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法律+心理+身体”的援助项目。目前,已开展个案辅导42人次、团体辅导13场次、主题宣讲124场次。  

  “校园里来了一只独角兽!”近日,泸州法院“泸法麒麟”志愿服务队叙永分队的志愿者们走进鱼凫公园幼儿园,身着“泸法麒麟”服饰的干警受到孩子们的热烈追捧。那一刻,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记住了这只守护公平与正义的“麒麟”。  

  “正义雪莲”“阳光果果”“泸法麒麟”……近年来,全省各地法院文化特色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法治文化盛景,共同点亮了蜀地法治精神内核。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法院创建“浅草”文化品牌,形成“浅草”书屋、文学社、文化讲堂、菁研社、合唱团等文化品牌矩阵,为全省法院干警提供美好的精神家园,工作经验被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推广。

  送法到基层 让法治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地方  

  每天清晨7时20分,5633次“慢火车”从凉山州普雄站出发,驶向300公里外的攀枝花市,到了傍晚,5634次列车驶回普雄站。  

  这趟列车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串联起山峦沟壑中的26座小站,是大凉山群众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的干警们会定期登上这辆“彝乡情·法治慢火车”,为群众送去精彩的法治公开课。法官陈小容说:“在火车上,我们给彝族老乡普法,给孩子们讲法治小故事。”  

  又是一年隆冬时节,平武法院江油关法庭杨玉春法官受理了一起离婚纠纷。因被告四肢瘫痪,卧床不起,杨玉春一行人只得背着法徽,踩着积雪结冰的路面,到当事人家中开庭审理。结案后,杨玉春详细地释法普法,直到当事人完全理解并认可审判结果。  

  这是广大基层人民法庭法官工作的日常。杨玉春的体会是,“只要我们耐心一点,群众是听得懂法律的。判后释疑,是基层法官普法最有效的形式。”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宜宾中院牵头在宜宾市第一中学举办“弘扬宪法精神,共筑法治梦想”宜宾法院宪法知识竞赛活动,学校全体师生全程观摩比赛;自贡中院少审庭法官走进自贡职业技术学院,宣讲宪法;眉山市东坡区法院干警前往眉山东站开展“点餐式”普法宣传,为务工人员和旅客朋友送上普法大餐;资中县法院干警来到政府广场摆起了“摊位”,与群众拉家常讲法治故事。  

  近年来,四川法院扎实开展普法工作,推进“法律七进”,送法进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与群众面对面,满足群众的法律需求。

  讲好法治故事 让枯燥的法条变得生动有力量  

  近年来,四川法院采取多种形式宣讲法律,旁听庭审是最直观的法治教育。  

  “请同学们持旁听证有序进入审判法庭,庭审马上开始!”近日,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开展了一场庭审观摩活动,给成都市郫都区第四中学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宣传课。“一场庭审就是一个法治故事。主审法官沉稳大气,好有范!我长大了,也要当法官。”该校14岁的文同学说。  

  法治微电影微视频,是讲好法治故事的重要载体之一。近日,2023年度全国法院“十佳百优”新媒体账号作品推选活动结果揭晓,由省法院干警创作、演出、拍摄的微电影《小心有诈》获得“全国法院百优新媒体作品”。该片讲述了一个打击电信诈骗的故事,曾在全省法院各立案窗口滚动播放,获得群众好评。五年来,四川法院共有50余部微电影微视频在全国获奖,省法院连续八年获组织奖。  

  加装充电桩,要不要付“电力增容费”?近日,聚焦网友关注的物业纠纷话题,两位法官走进“法官来了”直播间,答疑解惑。省法院立案一庭法官张碧芳说:“业主有权合理利用小区建筑物的共有部分,物业公司应予以积极配合。如要收取相关专项服务费用,应与全体业主协商确定,不可随意收取。”  

  “法官来了”直播活动自2022年1月开播以来,共播出29期,全网观看量累计达2200万人次。直播活动关注劳动争议、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问题,聚焦热点,法官与网友云端相会,答疑解惑深入人心。  

  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助推精准普法浸润人心。宜宾市翠屏区李庄法庭打造了“三色法庭”,以红色法治文化法庭为主色、枫桥式蓝色法庭为底色、环保旅游绿色法庭赋新色,建设了红色文化长廊、宪法浮雕墙、马锡五断案雕塑、陈列室等,获得省级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省“七五”普法特色亮点点位。  

  五年来,四川法院建成历史传承中心、阅读中心、文创中心和文化普及中心476个,建设法治会客厅、法治教育馆、法院文化博物馆、廉政教育馆、青少年普法中心等法治文化基地118个。(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芮菱)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