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首次对外亮相、“成都造”首台商业化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天行者1号(SKYWALKER I)正式发布、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基地在成都高新区未来科技城低空经济(飞行器制造)产业园开建……近期,成都产业园区方面捷报频传,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加速提升。
此前,成都在全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明确,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实施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科技创新促转化攻坚、扩权赋能增活力攻坚等重点攻坚任务。
围绕“立园满园”,近日,成都相继印发制造业园区、商务商贸园区、文化旅游园区“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行动方案及产业园区“科技创新促转化攻坚”“扩权赋能增活力攻坚”行动方案,制定重点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路线图”“施工图”。
明晰发展目标 促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方面,成都将实施制造业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三年行动,按照扭住大企业、盯住大行业、做实大产业的推进目标,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明确全市园区工业总产值目标:到2025年达1.8万亿元、2026年达1.9万亿元、力争到2027年底突破2万亿元。
建设一流商务商贸园区,成都将持续激发园区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至2025年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经济总量显著提升,建成3个千亿级园区、3个五百亿级园区;全面推动文化旅游园区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文化旅游园区入驻企业达7.5万家,建成百亿级园区5个。
聚焦科技创新促转化攻坚,力争到2029年,成都市产业园区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600家,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和创新服务机构超过1000家,持证技术经理人数量超过6000人。
聚焦扩权赋能增活力攻坚,成都将推动构建集中精简、灵活高效的园区管理运营体制机制,完善“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政务服务体系,选配“懂经济、敢担当、抓产业”的干部队伍,释放综合保税区和国别合作园区功能优势,实现行政效能和市场效率有机融合、功能发挥和激励效应叠加放大,以改革赋能助推园区高效发展。
明确重点任务 推动攻坚落到实处
有了“路线图”,具体怎么干?围绕制造业园区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成都提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产业集群化发展、实施企业梯度化培育、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园区专业化招商、支持园区特色化发展6个部分共19条举措。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将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构建以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架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先进能源6大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
成都市文化旅游园区也绘出今后5年的“施工图”,从重塑文旅经济地理、梯次培优经营主体、招大做强主导产业、提速建设重大项目等8个方面部署重点任务,加快文化旅游园区提能升级。
成都市商务局则梳理列出锦江区“春熙路时尚活力区”、武侯区“华西转化医学产业园”等首批6个重点攻坚园区,提出培育主导产业、育强镇园之宝、擦亮优势品牌、提质升级场景、打造产业载体、举办高能级活动6项重点工作。
促进科技创新转化,成都围绕提升产业园区创新策源力、成果转化承接力和创新要素运筹力,提出实施15项重点任务,包括聚集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组织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攻关等重要内容。
推动园区扩权赋能,行动方案明确创新园区管理运营体制机制、推进园区运营主体市场化转型、推动市级管理权限依法有序下放等8个方面主要任务。
坚持问题导向 找准重点突出亮点
聚焦推动产业园区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此次印发的各行动方案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着力重点,突出特色亮点。
当前,成都现代化产业体系存在支柱产业结构不优、新兴产业优势不足、未来产业特色不显等问题。成都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放在制造业园区“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重点任务之首,坚持市场导向、问题导向,加大力度推动支柱产业提能升级,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壮大,推动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产业园区面临同质化竞争、标识度不明显等问题,“特色立园”是破题关键。对此,成都将“园区特色化发展”作为重点方向,鼓励多元社会主体以“园中园”形式建设运营特色产业园,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市打造不超过30个特色产业园。
在科技创新方面,目前成都企业研发投入不高,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对此,成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出“支持企业建立健全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链主企业、科研机构采取远期约定采购方式开展‘订单式’研发”等重点任务。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堵点,“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是此次行动方案的重点任务之一。其中,提出在园区先行先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改革,支持高校院所将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区(市、县)开展财政科技资金“先投后股”试点。
推动市场化运作是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成都提出,将大力推进园区运营主体市场化转型,引育“蓉字号”专业团队,积极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建设。(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维睿 段玉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