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让“体育流量”化为“人气增量”
2024-12-13 09:35:05来源:光明网编辑:杨雯涵责编:冯巧凤

  12月1日至8日,2024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在成都武侯区举行。这是成都武侯区第二年举办该项赛事,也是成都后大运时代和世运会前夕重磅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

  办赛就是营城,流量也是增量。热度高、人气旺,全网全城参与度拉满,今年的赛事又是风风火火。成都武侯区以世界杯公园为核心,以玉林路民谣季互动专区为支撑,以“吃行游购娱”消费场景为外延,呈现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为主办城市带来的“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成效。多业态互动交融、多场景引流促销、多区域共创参与,混团黄金周IP的经验探索,正引发国内在赛事经济方面的深度思考。

成都:让“体育流量”化为“人气增量”

  办一场赛,兴一座城,拉动一方经济。官方统计显示,2024国际乒联混团世界杯观众跨省跨城观赛率高,赛事门票销售火爆。累计售出门票10.17万张,实现门票净收入4500万元,较去年增长73%;购票观众中成都市内占23.4%,市外占76.6%(省外占63.5%),平均入场率更是超过巴黎奥运会。

  赛事期间,颇受市民游客喜爱的“乒向未来”开放麦、民谣演唱等音乐活动及全球熊猫伙伴、“球场和校园·来自世界杯的青春对话”等对外交流活动热闹展开,不仅秀出成都气质、展现中国风范、弘扬体育精神、增进文化互鉴,还持续点燃了市民游客的观赛热情和消费热情。

成都:让“体育流量”化为“人气增量”

  正如国际乒联集团及WTT世界乒联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丹顿所言,“球场内只能容纳5000人,但世界杯公园可以让更多人体验到成都的文化、乒乓球的文化,这个是很重要的事!”据统计,从11月28日正式开放至全部比赛结束,世界杯公园入园合计22万余人(次)。

  人气就是人间烟火气,“体育流量”必会转化为“人气增量”——消费的人越来越多,跨省跨城观看赛事的人越来越多,拉动了旅游、交通等一系列消费;投资的越来越多,成都以赛事为纽带,举办“体育+”产业推介会,精彩的比赛、优质的服务,持续擦亮成都“三城三都”城市品牌。

  据统计,本次混团世界杯共带动消费3.8亿元,较去年2.5亿元增长52%。其中,赛事的举办带动场馆周边200余个商家实现营收约4800万元,平均增幅220%。高品质体育联袂城市高质量发展,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在赛事营城的火热进程中,收获着融合发展的“甜头”。

  以赛惠民、以赛兴业、以赛营城。而今,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成效已全面突破最初规划。2022年,成都世乒赛团体赛成功举办;2023年,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2024汤尤杯等国际赛事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相继在成都举办;2025年,成都还将举办第12届世界运动会。成都武侯区,作为连续五年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的举办地,拥有众多的体育赛事专业场地和体育运动休闲场景,持续助推运动消费和餐饮旅游消费等业态高速增长。

  一场体育盛宴,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据统计,在本届赛事期间,武侯祠锦里、春熙路太古里、大熊猫基地、东郊记忆等重点旅游打卡地接待游客372.28万人(次)。全市重点酒店预定平均增长约25.6%,入住率增长22.1%,营业额增长约16.8%。将体育流量变为消费增量、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增量,体育盛宴对城市产业发展的“杠杆效应”越发明显,“跟着赛事去旅行”正持续为成都引流。

  赛事名城,惠利民生。从“办赛”到“营城”“兴业”“惠民”,赛事名城调动的是2100万市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今年上半年,成都免签入境游客9.5万人次中89%(8.5万人次)是经由144小时免签途径,“体育改变城市,运动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让国内外游客与本地居民在观赛中“双向奔赴”。以赛谋城、以赛兴城,赛事名城展现出开放的城市姿态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一场体育盛宴,见证一城奋进。奋进中的成都,正加速积极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国际消费新热点。而混团黄金周恰逢其时,是将赛事巨大流量变为经济增量的积极尝试,是“体育+”消费模式的扩展与创新,也是成都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推动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之举。

成都:让“体育流量”化为“人气增量”

  城市因赛事而火热,赛事因城市而缤纷。“体育流量”正转化为“人气增量”,让天府文化和巴蜀韵味绽放在世界面前,赛事名城正成为成都发展新引擎,建设成果惠及每一个成都人。(邓海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