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水稻丰收的时节,绵竹市34.3万亩水稻渐次成熟。种植户抢抓农时,开镰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收割现场 供图 绵竹市委宣传部
9月19日,在绵竹市紫岩街道永翔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刘光均和妻子王永芝在忙着抢收稻谷。稻田里,三台收割机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茬茬水稻源源不断地被卷入收割机中,在机械的“加持”下,收割、脱粒、粉碎秸秆一气呵成。
“我们流转了800余亩土地种植粮食,从育秧、插秧、管护到收割、烘干,全程实现机械化,不仅减少了人工投入,省时省力,产量也有保证。”王永芝说,相较于人工晾晒,收割完的稻谷直接进入烘干机内,解决了过去晒粮靠天、稻谷易发生霉变的难题,现在可以24小时不间断烘干,每日可烘干稻谷100余吨。
在绵竹孝德镇华瑞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收割机、三轮车运输、粮食烘干设施“一条龙”上阵,让水稻收割省心又省力。合作社工作人员林继朋说:“今年的水稻长势不错,亩产在1500斤左右,机械化耕作有效降低了农业粮食生产的劳动强度,种植效率和产量也得到极大提升。还田的秸秆还能够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稻谷品质。”
收割现场 供图 绵竹市委宣传部
在绵竹孝德镇毫照村,过去参差不齐的小田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变成了完整连片的大田,让当地种粮大户安静的种植道路越走越顺。“过去碎田块比较多,播种、田管都不方便,农机也下不去,影响了农业生产。现在好了,农田集中连片、道路沟渠平整通畅、农业机械化设备施展自如,让土地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安静说,这段时间,她家种植的400余亩稻田开始收割了,通过选择优质品种、科学播种、精准施肥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控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措施,种粮的信心更足了。
2024年以来,绵竹市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严守耕地红线,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强化农业技术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不断扩大粮食生产面积,全力建好“天府粮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目前,全市共有1100台(套)农机具助力水稻收割,预计水稻总产量将达19万吨。(文 张娟 尹翔)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