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布最新水资源“家底” 202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约为897毫米降水总量可灌满194个泸沽湖
2024-08-21 09:26:44来源:四川日报编辑:杨雯涵责编:李萌

(转载)四川公布最新水资源“家底” 202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约为897毫米降水总量可灌满194个泸沽湖_fororder_7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明亮

  8月20日,记者从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获悉,《四川省水资源公报2023》(以下简称《公报》)近日经水利厅审定后发布。

  2021年和2022年,四川分别经历了明显的冬干春旱和夏旱。出现旱情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降雨偏少。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2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约为100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约为4882亿立方米;2022年四川平均降水量仅为84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约为4095亿立方米。

  约4363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总量比多年平均仍偏少6.7%,整体仍然偏旱

  在经历过连续两年的偏旱年份后,2023年四川降水量如何?

  《公报》显示,202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约为897毫米,折合降水总量约为4363亿立方米,尽管比上一年有所增加,但比多年平均仍偏少6.7%,整体仍然偏旱。

  如果以四川第一大湖泊泸沽湖(库容22.52亿立方米)来类比,2023年四川省仅降水就降下了近194个“泸沽湖”。

  这些降水在落地汇流后,进入全省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水库堰塘,一部分渗透进入土地成为地下水。例如,全省统计的58座大型水库(含水电站)和246座中型水库(含水电站)2023年末蓄水总量613.33亿立方米,比当年年初增加9.41亿立方米。

  2920.21亿立方米流出水量说明四川是名副其实的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

  在《公报》中,一组数据引人注目:2023年,从省外流入四川境内的水量为909.40亿立方米,而从四川流出省境的水量为2920.21亿立方米。

  这也就是说,大大小小的江河在流经四川后,多了2000多亿立方米的水资源被“送往”下游,说明四川是名副其实的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

  面对2023年的偏旱年景,四川对下游的“供水”情况是否发生变化?《公报》显示,与2022年比较,2023年入省境水量减少94.49亿立方米,出省境水量减少66.72亿立方米。

  252.5亿立方米用水总量同比略有增加,用水效率越来越高

  2023年整体偏旱,当年全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量有没有增加?

  《公报》显示,2023年全省用水总量为252.5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59.78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23.7%;工业用水量20.67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8.2%;农业用水量161.9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4.1%;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10.09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4.0%。

  此外,2023年全省用水总量比2022年仅增加0.4%。从用水结构上可以看出,农业用水量占了四川用水总量的“大头”,其次是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其中,相比2022年,全省生活用水增加2亿立方米,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增加2.29亿立方米。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类用水需求不断释放的大背景下,四川如何控制用水总量?

  《公报》显示,与2022年比较,2023年全省工业用水量减少0.33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减少2.82亿立方米,基本追平了生活用水和人工环境补水的增量,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和美丽环境提供了水安全保障。同时,《公报》在用水效率上也给出答案。2023年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302立方米,比全国少了117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42立方米,比全国少了4.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12.4立方米,比全国少了11.9立方米。

  “这些数据表明,四川用等量的水资源产出的经济价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用水效率可以说是稳步提高!”四川省水利厅水文水资源处(四川省节约用水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