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成都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成都市关工委)发起的“蓉城‘五老’开讲啦!”的宣讲课堂上,成都市关工委首届“最美”宣讲员李萍,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分析,与线上线下的同学、家长们一同,深入探讨了家校共育中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和实现策略。
沟通的艺术:构建和谐家庭的桥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沟通是维系家庭和谐的纽带。家校共育的核心在于建立一个开放、包容、互助的教育环境,让家长、学生和教师三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世界上的一切关系中都少不了沟通,是沟通让我们能够彼此理解,减轻相处时的压力。”李萍在宣讲课上讲道。然而,现实中,由于代际差异、文化背景、教育观念等因素,家校之间的沟通往往存在障碍,导致我们的沟通达不到预期效果。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障碍往往源于换位思考的缺失。”现场,李萍老师以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向在座的学生和家长共同展示了,如何以积极的语言表达和非暴力沟通技巧,来增进相互理解,促进家庭和谐。她还提到,在沟通过程中,不仅家长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孩子也应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而不只是逃避或反抗。“这种双向的沟通,才能更好地建立起信任和尊重,形成更加和谐的家庭关系。”
自我的成长:跨代际教育的新目标
自我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支持。在新时代背景下,家校共育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学术成绩,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家长应帮助孩子发现自身的优点,鼓励他们追求个人兴趣和发展,孩子们也要学会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李萍老师讲道。“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探索、勇敢尝试、不断学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她还补充。
家校共育是一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道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年来家校共育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如何更好地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资源,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如何更全面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些都是家校共育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期待家校共育能够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持,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正如宣讲课尾声李萍总结的那样,“我们要携手共进,才能共创孩子们的美好未来。”(红星新闻网记者 陈佩鑫)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