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阳光洒在池塘的水面,泛起粼粼波光。近日,在达州市大竹县石桥铺镇稻虾产业基地的“喜庆丰收 欢乐一‘虾’”首捕活动现场,随着渔网被缓慢提起,无数小龙虾在网中活蹦乱跳。村民动作娴熟地将小龙虾倒入船中,再将网投入池塘,驾船驶向下一处打捞点。
今年召开的大竹县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指出,要持续扮靓“稻麻茶竹椿虾”六张名片,打造“辨识度高、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区域公用品牌,“虾”作为新入驻的第六张名片,备受关注。
如何精心打造“虾”这张名片?如何让“虾”产业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引擎,带动农民实现致富增收?大竹县委、县政府展现了“农业必须出彩、乡村振兴必须全面发力”的坚定决心,更通过一系列举措为稻虾和珍珠蚌养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稻虾产业开新局
石桥铺镇位于大竹县域东北部、铜锣山以东,地处县域山后区域。由于资源、区位和交通等因素的制约,该镇在过去的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
“今年4月初,随着稻虾产业基地的开工建设,石桥铺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经过80多个日夜的紧张施工,基地已初步建成,为镇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石桥铺镇党委书记彭豪表示,小龙虾养殖产业被确立为大竹农业的第六张名片,石桥铺镇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壮大稻虾产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石桥铺镇引进了稻虾养殖的龙头企业——开江民生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与村集体共同发展。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当地农户得以参与到稻虾产业的发展中,共同分享产业发展成果。
在产业发展初期,石桥铺镇面临着诸多困难,如群众对土地租金是否按时支付、小龙虾养殖是否影响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顾虑。为了打消这些顾虑,石桥铺镇成立工作专班,协调解决问题,并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实地学习参观,改善基础设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变化。
目前,基地已完成一期工程,占地面积1000亩,预计2024年底可完成1500亩稻虾田改造。未来,石桥铺镇计划将农业观光与休闲旅游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的机会。基地采用“三茬虾一季稻”的生产模式,每亩预计可实现年产小龙虾300斤,水稻800斤,稻虾综合产值162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年平均增收上千元。
智绘产业发展图
在风景如画的乌木镇,大竹县智能化小龙虾繁育基地的工作人员正精心投喂由公司选种扩培的菌藻。这种创新的投喂方式不仅降低成本,更对水质控制起到关键作用。在这里,小龙虾的繁育、生态种植与观光旅游融为一体,稻虾产量高、效益显著,深受成渝两地消费者的喜爱。
为全力打造“稻麻茶竹椿虾”六张农业名片,大竹县正致力构建百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和百亿级农产品加工集群。在稻虾产业的发展上,大竹县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早虾更早上市,价格更具竞争力。为进一步推动稻虾产业的发展,大竹县计划以石桥铺镇为核心,推广“平田”模式,力争到2027年底实现稻虾综合种养10万亩以上,通过广泛宣传、科学规划、土地流转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确保稻虾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大竹县还看中珍珠蚌养殖的“一水两用”优势,利用2.5万亩坑塘水面,通过宣传引导、学习借鉴和摸底调查等措施,积极推动珍珠蚌产业发展,计划到2026年发展珍珠蚌养殖5000亩以上。
大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小龙虾和珍珠蚌的发展,为此研究并拟定《大竹县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九条措施》。该措施涵盖人才补贴、经营主体补贴、参保费用补贴、品牌奖励、科研奖励、电费补贴以及产业发展基金等多个方面,旨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促进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虾蚌共书新篇章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竹县对稻虾和珍珠蚌产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大竹县委、县政府强调,稻虾和珍珠蚌产业不仅是基于大竹县实际和资源禀赋的特色优势产业,更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成功”目标的重要抓手。
据悉,大竹县已制定明确的产业发展目标,到2024年全县计划发展稻虾产业3万余亩,珍珠蚌养殖面积力争达到2000亩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各乡镇(街道)提前谋划,与大竹县农业农村局紧密合作,积极动员养殖业主参与,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发展、早受益。
为确保养殖户的利益,大竹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和乡镇(街道)将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和服务保障,让养殖户能够心无旁骛地从事农业生产,专心致志地谋求发展。
在品牌打造方面,大竹县也下足功夫,通过举办稻虾和珍珠蚌养殖培训会等形式,进一步打消养殖户的疑虑,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成为大竹县农业发展的先行者。同时,各乡镇、养殖户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
当前,大竹县正处于“重塑大县荣光、建设美好竹乡”的重要时期,也是稻虾和珍珠蚌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大竹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上下要站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高度,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确保稻虾和珍珠蚌产业取得更大发展。(文 曹芮铭)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