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上线 在“三苏”故里共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24-06-11 17:43:52来源:封面新闻编辑:邓超责编:李萌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李庆 眉山报道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当下人们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体。

  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如期而至。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主会场活动在眉山举行,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现场,“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眉山城市单元方案”正式发布,并宣布三苏文化大数据库正式上线。同时,四川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志愿服务总队成立仪式举行,更公布了四川省2024年文物保护优质工程和文物利用优秀项目。

(转载)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上线 在“三苏”故里共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上线

  活动中,“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摄影展和“四川廊桥”数字展也亮相会场。而在主会场系列活动之外,四川省各地文物部门、文博单位组织开展了300余项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共同营造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浓厚社会氛围。

  大学生、摄影爱好者、档案工作者

  助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时隔17年,当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大幕徐徐拉开,作为文物大省的四川,相关工作也已经相继启动,又将如何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其中呢?在当天的主会场活动中,四川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志愿服务总队正式成立。据介绍,四川省“四普”志愿者招募从2024年5月20日开始公示,6月5日结束,报名人数33名,年龄段涵盖中青年,其中大学生占比达90%,体现了广大群众充分支持普查、积极参与文物普查的热情。

(转载)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上线 在“三苏”故里共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四川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志愿服务总队成立

  退伍军人、摄影爱好者、非遗手工艺传承人、大学生、档案工作者……从现场公布的视频来看,志愿者们来自各行各业,都渴望用自己擅长的技能,为“四普”贡献出一份力量,提升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其中,一位来自成都的志愿者吴兴强告诉记者,他是在四川省文物局的官网上,看到招募信息并报名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如果不加以保护,对于后代的子孙,会是很大的损失。我也希望可以出份力,于是加入了志愿者行列。”

  据悉,自2023年11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展以来,四川成立省级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出台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宣传方案等系列文件,落实文物普查专项经费,建立文物普查专家库,对全省市、县两级400余名普查业务骨干进行全覆盖培训,并圆满完成文物普查试点工作。同时,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全面建立文物普查专业队伍365支、共4500余人。目前,四川正全力推进第二阶段实地调查各项工作。

  主题游径、大数据库……

  体会千古文人的人生足迹

  走进四川眉山市中心城区,这里坐落着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是历代名流雅士、文人墨客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直至当下,仍引得无数来自五湖四海的“苏迷”心之向往,久久停留。这里,就是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就在2024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正式荣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现场,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仪式正式举行,同时发布了“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眉山城市单元方案”。

  数百年前,苏轼从家乡眉山出发,一生宦游,至常州逝世,又安葬郏县。他最北到过河北定州,最南远及海南儋州。循着这条线,大家可以欣赏到壮美的山水,品读隽永的诗文,感悟深刻的哲思。据介绍,“东坡行旅”是中国首条文物主题游径,四川等10省文物部门于2023年签署游径创建协同推进工作协议。目前,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东坡行旅一中国文物主题游径总体规划》,各相关地区将以规划为引领,围绕游径主题定位,通过对东坡文物资源的系统保护利用,充分彰显东坡文化魅力。

  除了在风景中领略东坡的足迹,大众还可以怎样了解“三苏”文化?当天,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上线。这一平台基于大数据技术,汇聚三苏相关的作品、学术论文、数字图书、不可移动文物、遗址遗迹、展览及活动等数据,形成三苏文化主题特有的基础库、主题库及专题库。

  “数据库不仅收录了三苏一生所有的作品11270篇,还有文物、文献等数据10万余条、书籍上万册,满足苏粉爱好者随时畅游苏海,三苏祠博物馆将实现‘永不关门’。”现场,三苏祠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道。

(转载)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上线 在“三苏”故里共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页面 图据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本文图据眉山市文广旅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