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龙泉山记录的动植物达到1724种 生态本底持续充“植”
2024-02-28 09:25:08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邓超责编:蒋硕

  记者近日从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获悉,2023年龙泉山新记录的动植物增加了571种,达到1724种,全年吸引万余只猛禽在龙泉山栖息和补给。

  动植物数量为何会增加?这与生态本底持续充“植”密不可分。

  “数”读龙泉山

  ●完成7万亩国家国土绿化试点项目建设任务,启动建设总规模56.6万亩的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

  ●累计实现增绿增景28万亩,全市人均森林面积增加3.35平方米

  ●年均固定二氧化碳121.8万吨、释放氧气88.9万吨

  ●划定364.6平方公里生态核心保护区,设生物多样性固定监测样地34个以及3个猛禽监测点

  全市人均森林面积增加3.35平方米

  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坚持以实施重大生态项目为牵引,以构建异龄、复层、混交、近自然多功能森林为目标,优选乡土适生树种,完成7万亩国家国土绿化试点项目建设任务,并于2022年启动建设总规模56.6万亩、总投资125亿元的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

  生态本底持续充“植”,数据是最好的佐证——龙泉山累计实现增绿增景28万亩,区域森林覆盖率提升6个百分点、全市人均森林面积增加3.35平方米。森林面积提升已带来生态成效,目前龙泉山年均固定二氧化碳121.8万吨、释放氧气88.9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森林保护修复并非单纯植树造林,而是以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模式,强化龙泉山水土涵养能力。

  近年来,龙泉山以仅存的林地斑块的植物配置作为群落构建和生态修复的典型参考模式,与当地居民合作,共同开展生态建设,先对重点林区进行生态修复和提升,再逐步恢复其他区域。该负责人介绍:“通过修复龙泉山森林体系,构建‘城市海绵体’山体,最大化留水用水。经过几年的生态保护修复,土壤侵蚀模数成功降低了240.5吨/平方公里·年,减少了水土流失。”

  已设生物多样性固定监测样地34个

  如何更加行之有效地对这些动植物进行科学有力的保护?目前,龙泉山已建立植物群落数据库、动植物多样性数据库、动植物多样性图谱等数据通道,通过分析龙泉山植被类型、动植物多样性结构和动植物区系组成、植物演替方向等,摸清了龙泉山生态家底。

  为合理布局建设物种保护空间体系、因地制宜科学构建促进物种迁徙和基因交流的生态廊道、重大生态项目树种选择和苗木基地建设等提供基础支撑,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还绘制形成了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动植物分布图、外来入侵动植物分布图、植被类型分布图。

  此外,在1275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内,还识别生态敏感区,划定364.6平方公里生态核心保护区,以生态保育为主,禁止开发建设,划定龙泉湖、长松寺动植物栖息地2个。同时,设有生物多样性固定监测样地34个以及3个猛禽监测点,开展对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生态类型、生态环境要素等61项273个指标的长期固定监测。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