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中江县步入县域商业建设“快车道”
2023-09-08 16:39:1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陈芳责编:马明仁

  9月7日,全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工作座谈会在德阳市中江县举行,来自北京市、山西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等全国1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余名商务系统代表相聚一堂,交流经验,共谋良策,携手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中江作为四川省首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自2022年5月成功申报县域商业建设项目以来,总体推进情况良好,健全县域内三级物流体系和商贸体系,增强了农产品上行功能,探索出一条具有中江特色的经验路径。

  为了更加直观地感受中江县域商业建设的经验成效,座谈会前,与会嘉宾先后前往阳光盛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阳光盛源农产品冷链分拣中心、邮政寄递物流处理中心、阳光盛源永太镇商贸中心、南湾半岛小区无人智慧果蔬售卖点五个点位进行现场调研。

德阳市中江县步入县域商业建设“快车道”_fororder_阳光盛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

阳光盛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 供图 中江县委宣传部

  实施数字化改造 商贸流通更智能高效

  走进阳光盛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数辆满载居民日用品的运货车装载完毕,正准备驶往乡镇进行商品补给。

  与常规物流配送中心不同的是,该配送中心实行网络化、信息化、机械化的现代运营管理模式,配送半径达180公里,不仅能满足德阳市内62家直营店的配送,还能辐射绵阳、遂宁等周边地区,为完善中江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阳光盛源商业有限公司还建设l1农产品冷链分拣中心,分拣中心设置低温库、常温库、分拣区域和农残快检室,配备蔬果包装机、保鲜膜包装机、整式包装机和冷链配送车辆。据介绍,目前,分拣中心日包装配送量为50吨,品类涵盖蔬菜、水果、肉制品等。

德阳市中江县步入县域商业建设“快车道”_fororder_邮政寄递物流处理中心

邮政寄递物流处理中心 供图 中江县委宣传部

  打造共配体系 寄递物流直达“末梢”

  寄递物流作为县域商业建设的关键一环,重要性不言而喻。中江县幅员广阔、地形狭长,县城至各乡镇距离差异大,加之农村地区单量分散、派件成本高、邮件进村困难等因素,快递共配势在必行。

  对此,中江县邮政公司投资89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7.5亩的寄递物流处理中心。该处理中心配置智能化、信息化分拣设备及相关设施,实现邮件共配,邮件处理能力可以满足最高峰5万件/天。

  按照“资源整合、渠道赋能、合作共赢”的思路,处理中心已初步整合韵达、申通、圆通、极兔等15家快递服务企业农村配送业务,开通8条城乡物流配送专线。

  推进商贸下沉 打造农村消费新场景

  在阳光盛源永太镇商贸中心,前来购物的人络绎不绝。

  永太镇商贸中心于2006年建成,2022年通过改造升级,营业面积从200余平方米增加到600余平方米,销售单品从3200余个增加到6500余个,年销售额640万元,较改造前增长40%以上。

  目前,永太镇商贸中心为永太镇辖区22个行政村、5.7万村民提供便利、丰富、安全的商品购物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成为当地消费新场景。

德阳市中江县步入县域商业建设“快车道”_fororder_无人智慧果蔬售卖点

无人智慧果蔬售卖点 供图 中江县委宣传部

  “智慧”点亮生活 打通物资供应“最后100米”

  在中江县南湾半岛小区,居民在无人智慧果蔬售卖点购买新鲜蔬菜。由中江县佳味蔬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研制的无人智慧果蔬售卖系统,采用微信扫码、支付宝、人脸支付等方法完成结算,形成一个闭环的生鲜物资供应链体系,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物资物流的“最后100米”问题。

  据统计,南湾半岛小区无人智慧果蔬售卖点自2023年4月投放以来,累计服务居民约4万次,销售金额达16万余元。目前,该公司在全县共投放32套无人智慧果蔬售卖机,涉及26个小区,月均服务居民约26万次,月均销售额80余万元。

  综观以上点位覆盖“商品供应、物流配送、终端销售”等商贸物流体系的全流程,充分展现了中江县在推进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上的有力探索与创新实践。

  自入选四川省首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以来,中江县瞄准发展机遇,强化项目落地,通过项目实施的带动,改造2个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5个乡镇商贸中心、37个村级便利店,商贸覆盖率达100%;改造2个县级物流中心、7个乡镇物流配送分中心、100个村级物流配送站,乡镇物流覆盖率达100%。

  数据显示,2022年,中江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25.49亿元,同比增长2.8%。2023年上半年,中江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122.28亿元,同比增长9.9%,居德阳市第一位。(文 肖开丰 梁潼 张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