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大运 成都在国际舞台高规格“出圈”
2023-07-28 08:45:41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邓超责编:马明仁

(转载)借力大运 成都在国际舞台高规格“出圈”

7月26日,成都举行欢迎晚宴,来自34个国家的45位外国驻华使节、领事官员齐聚一堂

(转载)借力大运 成都在国际舞台高规格“出圈”

卢森堡驻华大使俞博生与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合影 成都市外事办供图

  在这个夏日,看一场国际赛事,喝一扎清凉啤酒,吼一声川式雄起……在起此彼伏的呐喊助威声中,“成都”二字已然被世界听见。

  7月27日,来自37个国家的近60位驻华使领馆官员代表前往大运村,慰问本国参加大运会比赛团组。“通过大运会,成都在国际上声名更响。”正如韩国驻成都总领事李光镐所言,以大运会为纽带,成都正在国际舞台上强势出圈。

  未来属于青年。当世界青年奔赴成都,当一群国际年轻力量与成都相遇,拥有千年历史的成都换了一身运动装,为他们递上一张新名片:一个冉冉升起的“世界赛事名城”。

  一场中外文化互鉴

  7月26日,成都举行了一场热情的欢迎晚宴,来自34个国家的45位外国驻华使节、领事官员齐聚一堂。这是近三年来蓉访问规模最大的外国使节团,他们提前两天集中现身成都,都奔着相同目的:观看7月28日的成都大运会开幕式。

  激烈的赛事之外,这是一次世界不同文明的对话,是一场中外文化互鉴。来蓉出席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的外国驻华使节和领事官员不仅要探访参赛运动员,还会参访成都规划馆了解城市发展规划,去金沙遗址博物馆感受巴蜀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

  圭亚那合作共和国不仅总统来了,还带来了企业代表团。该国企业家们在天府新区兴隆湖畔感受一座新城的崛起;在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了解城市规划,了解建设者们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努力。

  在为出席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的各国驻华使节、领事官员举办的欢迎晚宴上,成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包惠说,成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107个国外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开放给成都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因为这场体育盛事,成都再度高规格“出圈”,在闪耀的聚光灯下迎接世界目光。

  一个难忘的拼搏印记

  未来属于青年。成都为大运会搭台,主角是来自世界的青年们。

  “我们对(成都)这座城市充满期待,很多队员都和我一样从来没去过中国,我们对这座城市的风貌充满了好奇。”意大利大学生男子排球运动员弗朗切斯科·雷奇内说。

  “成都为所有大学生运动员提供了舞台,我相信成都大运会能让他们梦想成真,这将是一届美好的赛事。”土耳其射击运动员依莱达·塔尔汗说。

  在这批世界青年运动员的人生履历中,成都这座城市将留下难忘的印记。在这些印记里,或许有他们在赛道上飞驰而过的声音,或许有一声声“雄起”留下的阵阵音浪;还有拿到奖牌的雀跃激动,或是错失良机的遗憾惋惜,更有漫步街头,目之所及的“成都惊艳”……

  因为这场国际赛事,成都举全城之力,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为世界青年搭建一个拼搏筑梦的竞技台。

  一股强劲的“东风”

  当大熊猫“圈粉”全球,当川剧惊艳四座,当川菜馆子的麻辣鲜香飘上世界餐桌……在这些知名IP被世界熟知之后,成都递上一张新名片:世界赛事名城。

  在建设世界赛事名城这条路上,成都虽然刚起步,但干劲很猛。在成都大运会城市宣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迎大运·活力成都动起来”专场发布会上,成都市体育局副局长祝江力表示,成都今年将举办国际赛事22项,全国性赛事36项,包括全面重启ATP250成都公开赛、世界体育舞蹈节、铁人三项世界杯、国际网联世界巡回赛青少年年终总决赛、国际篮联3对3世界巡回大师赛等国际赛事。

  “举办国际和全国性高级别体育赛事,是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核心。”祝江力介绍,当下,成都的谋略是用赛事惠民,用赛事兴城。

  对于成都来说,这是一项新目标,对于世界来说,这是成都以大运会为契机,递出的一张新的国际名片,增加的一个城市新身份。

  借力大运,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最强劲的“东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认为,成都是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之一,成都现有的这些体育公园、生态公园要积极争取体育旅游示范区、体育消费示范基地、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品牌,以这些品牌带动社会消费的空间认知和供给能力的空间聚集。

  “成都大运会的举办拓展了成都城市发展空间格局,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成都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认为,随着赛事名城的目标制定和实施,成都这座城市正处在运动促进与城市发展双螺旋上升的轨道上。(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秋凤)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