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座承载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城
2023-07-26 16:31:1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马明仁

  在承载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城市特色交相辉映,传统的市井生活和前沿的世界潮流相得益彰,开放包容的姿态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美好城市生活。成都始终以传承创造美好生活城市价值为导向,将惠民生、暖民心工作镌刻在城市环境营造中,展现在城市空间建设中,也体现在市民生活的每一个时刻。

  成都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更是一座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城市。在这里,每一位市民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他们都有着不同的与成都相遇的故事。向往之城,何以成都?大学生、创业者、社区志愿者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一起来听听与他们与成都之间的暖心故事。

成都:一座承载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城_fororder_未标题-1

陈籽言在播报校园新闻 受访者供图

  大三学生陈籽言:成都伴我成长

  在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大三学生陈籽言看来,成都是一座陪她成长的城市。大学三年里的1000多个清晨都让她难忘,翻开手机相册,一幅幅美丽的日出景色映入眼帘,记录着她三年的早起时刻,也见证着她的成长。

  “一天不练声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声老师知道,三天不练声全世界都知道。”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陈籽言笑称这是她们播音生的口头禅,清晨练早功是每天雷打不动的学习项目,也奠定了他们扎实的专业基础。在校期间,陈籽言获得央广金流量主持人全国一等奖、四川省大学生主持人大赛季军、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校园电视台“优秀新闻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陈籽言表示,自己与成都之间是“双向奔赴”。小学六年级的暑假,母亲带她从广东老家来成都旅行。“我太喜欢成都了,从那时起就被成都深深吸引了。”陈籽言说,在旅行结束后,她下定决心要来成都读大学。从小就喜欢在舞台发光发热的她,经过努力,如愿来到成都学习自己热爱的专业。毕业后,她计划继续留在成都,从事媒体相关工作,通过自己所学让更多的人了解成都、爱上成都。

  逛博物馆、打卡各类文创店、绿道骑行是陈籽言的课余爱好,她坦言自己非常享受这座城市的青春活力和文化底蕴。充满机遇、宠物友好、生活节奏适宜……陈籽言一一列举成都对她的吸引力。在她看来,成都是一座充满无限可能的城市,每个年轻人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和陈籽言一样,很多年轻人同样被这座乐活之城和创业之都吸引,为成都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在青年人才服务方面,成都精准聚焦青年人才所需所愿、所忧所盼,不断迭代和更新人才政策,持续完善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高标准建成青年发展型城市生态,让更多的青年人才与成都双向奔赴,推动青年与城市共成长。

成都:一座承载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城_fororder_未标题-2

胡怀忠在医药健康产业相关大会上发言 受访者供图

  创业者胡怀忠:让“成都造”创新药更具国际竞争力

  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汇聚着众多生物医药企业和创业团队,丰富的生物科技资源以及雄厚的创新主体推动着成都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近期,免疫学博士胡怀忠和他的团队正在为公司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原创新药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做准备。

  胡怀忠表示,创新药从概念证实、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到商业化,过程极其漫长艰辛,“依托成都这片沃土,创制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产品”是他回成都创业的初心。身为60后的他调侃地说,当同龄人已经开始进入退休阶段,自己的逐梦之路才正式开始。如今,他担任成都维瑾柏鳌生物医药科技公司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高级副总裁,从事原创新药的研发工作,希望能够用自己在国内外学到的知识和创新精神,打造国际化的公司,做出有更有国际水准的产品。

  在胡怀忠看来,回到成都就是回到了他职业生涯的起始地。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华西医科大学(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他,毕业后工作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后又前往荷兰攻读免疫学博士学位,随后在荷兰、新加坡、美国等国从事医疗生物方面科研工作。2021年年底,他带着在博士后工作的项目回到成都创业。“就像是回到家的感觉,成都有我最熟悉和亲近的人文环境,同时也具备有利于我个人发展的条件和进步的空间。”胡怀忠激动地说道。他预计,3年后就有机会将公司生产的“成都造”创新药发往世界各地,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胡怀忠称:“目前对于生物医药行业来说,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近年来,成都医疗环境、规模、品质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创新氛围浓厚。”在成都,正涌现着许多创新创业故事。为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成都不断厚植科创发展土壤,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成都:一座承载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城_fororder_未标题-3

老年志愿者许平 受访者供图

  社区老年志愿者许平:让更多的外籍友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近期,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兴蓉社区信苑小区里开展了一场生动的英语角活动。活动邀请了巴基斯坦留学生贾振航和孩子们一起游信苑,寻找小区新变化。闲置杂草地变身小花园、墙面贴上瓷砖美化、电线网线更加规整……孩子们踊跃地指出自己的新发现,大家直呼自己居住的环境更漂亮,更温馨了。

  “我们社区经常开展这样的英语角活动,既能加强外籍友人与居民的互动,也能让外籍友人更快地融入成都生活。”兴蓉社区老年志愿者许平说道。自兴蓉社区创设国际化社区以来,她也加入信苑·国际英语角微公益服务中来,张罗着促进外籍友人与社区居民邻里融合的公共文化活动开展,让更多的人能够在社区感受到家的温暖成为她的心愿之一。

  当被问及与外国人交流是否有困难时,许阿姨自信地摇摇头,并道出了她的法宝。虽然英文水平不高,但是从一句“Hello”“你好”和一个招手或者微笑开始,就足以表达友好,后续的深入沟通就靠微信翻译和志愿者们来帮忙。传统节日民俗体验、书画艺术展览、中外美食沙龙……在兴蓉社区各式各样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里,总能找到许阿姨忙碌的身影。

  如今,信苑·国际英文角成为兴蓉社区外籍友人和社区居民文化交流、语言学习、活动开展的根据地。而许阿姨也和参加过社区活动的外籍友人们打成一片,热心肠的许阿姨总是像关心自己的儿女一样关心外籍友人们的社区生活,被来自各个国家的留学生们喜爱。“在街道和社区的带领下,我们的社区也越来越国际化,更多外籍友人打心底把社区看作是自己的家。”许阿姨激动地说,她希望自己能以实际行动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和快乐,同时欢迎更多的人来感受成都的美。

  兴蓉社区是成都国际化社区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都注重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努力营造国际化社区生活场景,涉外公共服务不断向基层延展。围绕外籍人士和本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成都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生活服务、专业服务水平,提升国际人才吸引集聚能力,让外籍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融得进,助推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建设。

  陈同学、胡博士、许阿姨……都是在成都生活的人们的真实写照,他们在成都找到自己的归属的同时,也见证着成都的快速发展。成都坚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领城市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宜居宜业宜旅宜学水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座美丽宜居公园城市铸就的幸福美好。(文 廖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