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德阳绵竹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绵竹广大民营企业在一次次市场的风浪中颠簸前行,在一次次淬炼中越发坚韧,成为绵竹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子。
2022年,绵竹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26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5.4%,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90%,民营经济税收总额占全部税收比重为97.7%,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人数占比为91.3%,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比为98.53%。
激活产业内生动能
“绵竹号”民企实力持续增强
城市繁荣的背后,站着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他们中既有“金字塔尖”巨无霸,也有“新面孔”后起新秀,他们是支撑绵竹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
龙佰四川钛业有限公司是龙佰集团全资子公司,主营钛白粉生产、销售,一直扎根于绵竹,与绵竹共成长。多年来的深耕细作,已成长为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四川民营企业100强。
智能化的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装满货品的车辆驶往全国……在龙佰钛业,处处都能感受到企业“拔节向上”的发展活力和“爱拼敢赢”的精神风貌。
“企业高质量发展,需积极‘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锻造全球竞争力。”龙佰钛业总经理尹礼华告诉记者,在公司的产品中,有半数以上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钛白粉出口量的13%,占四川省的60%。
2022年,龙佰钛业交出了一份漂亮成绩单: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出口额21.6亿元,净利润6亿元,税收2.5亿元。
尹礼华表示,内外发力,是龙佰钛业的发展趋势,公司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作为德阳市第一家民营企业RCEP经核准出口商,公司将持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用好RCEP政策红利,开拓RCEP市场,抢滩国外市场。
在绵竹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一众“后起之秀”,正策马扬鞭,加速奔跑。
2017年,四川思特瑞锂业有限公司落户绵竹。六年来,在绵竹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成功跻身为全国知名的高端锂盐产品生产企业,是全国规模位居前列的磷酸二氢锂生产商,这朵“后起之秀”已成为德阳市优秀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佼佼者。
“目前,公司的订单仍然保持比较饱满的状态,所有生产线满负荷运行。” 四川思特瑞锂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跃东告诉记者,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公司面临不小的经营压力,但通过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经营模式,较好地规避了市场风险。
绵竹,响应时代号角,以“青云之志”,不断孕育、浇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致远锂业、思特瑞锂业为代表的锂电新材料产业,龙蟒、龙佰钛业为代表的精细化工,盛泉钢铁为代表的钢铁行业,鑫坤机械、瑞驰拓维为代表的装备制造,美大康华康、润格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等产业体系加速集聚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绵竹工业发展的主力军。
硬政策软环境加持
民营经济挺起县域经济发展脊梁
纵观绵竹经济发展,白酒产业占据了半壁江山。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在2023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上,绵竹向全球展示了作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打响了“中国美酒名城·德阳绵竹”知名度,亦给酒类企业全产业链发展带来了机遇。
“我们在酒博会上积极对接全国各地酒企,开拓了更多的合作客户,实现了公司订单持续飘红。”绵竹市红森玻璃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罗家建坦言,市委、市政府提供一站式全产业链展示,全面赋能酒业商务合作,为民企释放了更多机遇。
近年来,绵竹全面落实中、省、德阳市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针对性出台了《绵竹市支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绵竹市抓好重点领域经济运行工作推动2023年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政策措施》《绵竹市扎实稳住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绵竹市打造白酒产业人才聚集高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各类别政策措施,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还出台市级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和行业商会(协会)工作方案,市领导深入企业一线走访调研,问需于企、问计于企,精准化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发展环境好不好,民营企业最有发言权。
“缺资金,帮信贷;缺人才,搭平台;搞技改,有补贴。绵竹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是我们安心发展的最大底气。”剑西酒业副总经理江隘志的话,道出了众多民营企业家的心声。
为了让民营企业充分享受“阳光雨露”,绵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产业布局、政策配套、要素保障等方面深耕细作,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通过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恳谈会、沙龙活动、专题协调会等方式,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还在营商“软环境”上下硬功夫,强化“店小二”意识,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敢闯敢拼,向新而行。绵竹市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全方位护航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跑出“加速度”。(供稿: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申梨 牟文 文/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