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在德阳市什邡市马井镇天台村6组,伴随着突突突的机器轰鸣声,插秧机在水田里来回穿梭。在农机手熟练操作下,一株株秧苗从秧盘上依次滑落,整齐有序地插入水田里。转眼间,两块约2亩的稻田就插满了秧苗,披上了一袭浅绿色的新装。
“这是全镇最后两块未栽插的秧田。秧苗插完后,全镇5.5万多亩水稻将全部‘关秧门’。”正在查看水稻机械栽插情况的该镇农业农村与乡村振兴工作部副主任赖伟欣慰地说。
插秧机田间作业
保灌稳粮 措施扎实
什邡市农村水利站站长刘弟培表示,6月7日下午,什邡市25万多亩稻田都将“关秧门”,比原计划提前2天。“今年又逢春旱,都江堰上游的来水量偏少,全市25万多亩水稻能实现提前满栽满插,着实不容易。”
对于川西农村来说,一年的主要收成就靠大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此,什邡市立足“保灌稳粮”,致力于畅通渠系每一里,浇好春灌“第一水”,根据全市面临的农业灌溉用水形势及存在的问题,超前谋划部署、加强用水协调、主动解决难题,切实保障了全市大春生产灌溉用水需要。
装载秧苗
田间泛绿 秧苗喜人
6月7日上午,在马井镇光华村4组,一片片机械栽插的水稻正在排水晒田。阳光下,一株株秧苗绿油油的,甚是令人欢喜。
“马井镇利用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栽插‘一条龙服务’的稻田有1.7万亩左右,与传统的人工育秧和栽插相比,不仅解决了农忙季节人力短缺的问题,而且省时省水省钱进度快,估计每亩还可增产30公斤左右。”赖伟说。
马井镇今年种植的川芎3万余亩,每亩产值达4500多元,远高于普通农作物带来的收益。“3月份修建的一条长1400余米的U形渠,不仅解决了当地农田灌溉问题,还为彭(州)什(防)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夯实基础。”刘弟培说。
据了解,春耕工作开展以来,什邡整合各类资金335万元,维修养护渠道234.6公里、民泉堰50余处,检修维护提灌站、机沉井及闸门等设施设备400余处;争取中央水利抗旱资金707万元,实施大型灌区渠系恢复及配套抗旱工程,整治渠道11.57公里,新建机井13口。(文/图 易延端)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