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阿坝州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四川省第一名
2023-05-23 13:27:2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何剑岭

2022年阿坝州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第一名_fororder_新闻发布会现场-摄影-杨雯涵JPG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杨雯涵

  5月22日下午,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五区共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专场,邀请阿坝州、甘孜州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情况。

2022年阿坝州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第一名_fororder_阿坝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务副州长许磊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摄影-杨雯涵

阿坝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许磊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 摄影 杨雯涵

  会上,阿坝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许磊分别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民生保障三个方面介绍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建设情况。

  近年来,阿坝州坚持生态为先,“三区三线”全面划定,河(湖)长制、林(草)长制、田长制责任全面落实。2022年,阿坝州完成营造林41.5万亩、禁牧2000万亩、草畜平衡3765万亩,林草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85.6%,湿地面积达到881万亩,占全省的47.7%;创新开展黄河上游干支流综合治理,建成生态防护带56.9公里;治理水土流失60平方公里、地灾治理107处、草原“两化三害”治理313.5万亩,牧区五县平均超载率下降到5%;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第一名,国省水质考核断面首次实现全域Ⅱ类标准以上,水环境质量位列全国前列。

  2022年,阿坝州累计发展优质水果31.07万亩、错季蔬菜29.46万亩、高原花卉1.5万亩,建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场所142个,创建州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5个;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高新技术企业7户,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6%,2023年一季度,全州工业增加值增长23.7%,增速居全省第一;2023年1月-4月,全州累计接待游客10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3.6亿元,两项数据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22年,阿坝州8.1万脱贫人口通过产业带动持续增收,4.1万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4.4%;在“三州”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金通工程”乡村运输实现全覆盖,高质量的农村路网连上农区、牧区、园区、景区;创新推进“三家园”十百千示范行动,整合投入衔接资金19.3亿元,分类分片实施项目1050个,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点28个,建成现代农业园区48个。“总部车间+分车间”大力推广,建成来料加工车间45个,“家门口致富工坊”让藏羌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收。

  近年来,甘孜州一度成为旅游的热门地。对此,甘孜州副州长何小平表示,主要体现在“三个特别”。

  资源特别富集。甘孜州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是文旅资源最富集市州之一,目前已查明全州有文化资源6大类15073个,旅游资源8大类361123个,旅游资源中优良级资源(三级、四级、五级)资源6305个,资源总数和优良级资源总数居四川省第一。

  网络流量特别火爆。2020年以来,创下280亿次浏览量的“网络顶流”,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在线旅游资产指数全国市级城市排名中甘孜州位列全国第六。在强大网络流量带动下,2022年,全州接待游客3147.4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4.83亿元。

  潜力特别深厚。广袤甘孜大地孕育出“宇宙歌曲”《康定情歌》、“世界最长史诗”《岭·格萨尔王》、“雪域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千碉之国”丹巴等一大批世界级文化瑰宝,成功申报世界级和国家级“非遗”资源分别达到4个、25个,总量居全省第一;现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02处,创作文艺精品378个,获得国家和省级奖项28个;开创“非遗+景区”营销新模式,唐卡、彩绘石刻、牛羊毛绒编织等旅游商品和纪念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超1.2亿元。(文 杨雯涵)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