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高效复合配方溶剂成功运用
2023-05-22 16:52:2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何剑岭

  近日,由在川央企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开发的专利配方溶剂,在和田河气田天然气净化及综合利用工程成功运用。在该专利配方溶剂的加持下,含硫天然气经脱硫脱碳后,能满足一类商品气指标及下游深冷脱甲烷装置进气指标要求,同时还能深度脱除CO₂,合格的商品天然气经增压后可以直接通过管道外输。

中国石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高效复合配方溶剂成功运用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0522152842

专利配方溶剂 摄影 王用良

  由该公司总承包的和田河气田天然气净化及综合利用工程原料气含有1.5%H₂S、10%CO₂、多组分有机硫等,气质组成十分复杂,且下游工艺有深冷要求,除需要深度脱硫、脱有机硫外,还需深度脱除CO₂,技术难度大。

  按照以往惯例,其中一种做法是采用传统的工艺,并在处理工艺链中分别添加不同的溶剂,从而逐一脱除原料中的杂质,不仅需要增设多个处理装置,进而增加投资成本,还会增加后续净化处理难度和运维成本;另一种做法是购买国外的专利溶剂,专利溶剂价格较高且购买难度大、供货周期长,更重要的是部分专利溶剂还难以用“一步法”深度脱除原料气中各种杂质。

  为提高国内天然气处理技术自强自力水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牵头,联合四川省精细化工研究设计院开展科研攻关,经过对标分析、自主研发、基础实验研究、性能测试等,成功研发出中国石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高效复合配方溶剂。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辅以工艺计算、集成优化等研究,进一步形成CPP1-B脱硫脱碳技术工艺包。

  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该工艺包可在一套脱硫脱碳装置中同时一次性深度脱H₂S、CO₂、多组分有机硫,极大简化原料气深度净化工艺流程、减少设备种类数量、节省装置占地和投资,对同时含有H₂S、CO₂和多组分有机硫等复杂含硫气质的油气田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以天然气+和新能源为核心,全力打造一流技术先导型企业,持续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和装置国产化,不仅形成了CPS等系列硫黄回收和尾气处理技术,而且形成了“100亿方/年天然气乙烷回收”工艺包、CPP1-B脱硫脱碳技术工艺包等系列工艺包,更重要的是打造出国内首套页岩气自动除砂系统、国内首台储气库离心式注气压缩机等系列国产化装置,以自有核心技术进一步延伸天然气产业链。(文 上官昌淮 毛立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