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牙谷已成为四川健康产业一张响亮的‘产业名片’。” 5月8日,以2023中国(西部)国际口腔设备与材料展览会举办为契机,由资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牙谷产业发展大会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行。现场,来自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行业协会、各省级学会的专家教授、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襄口腔盛会。
四川省政府副省长杨兴平出席大会并致辞。资阳市委书记元方出席大会并致辞。资阳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王善平主持大会。资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荣木、资阳市政协主席陈莉萍出席大会。资阳市市领导薛学深、赵璞、张建红、罗道坤,市政府秘书长李杰参加大会。
会议现场
会上,资阳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临空经济区党工委书记薛学深向与会嘉宾全面推介中国牙谷,入驻企业代表日本NSK中国分公司总经理山内明彦作现场发言。
此外,大会现场还向我国多位口腔医学行业杰出人士颁发中国牙谷专家委员会聘书;向西部13个省(区、市)口腔医学会颁发感谢状。
签约仪式现场
现场签约12个项目 203个“资阳造”产品投放市场
长期以来,中国牙科医疗设备和材料超过80%都是依靠进口。由于没有科研技术作支撑,大部分口腔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停留在中低端。
中国牙谷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示范项目。从2016年启动建设至今,中国牙谷经过从无到有、破茧成蝶的发展历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已逐步形成全国最大的口腔装备材料全产业链专业特色园区和口腔产业集聚地。
目前,203个“资阳造”口腔产品已从中国牙谷走向市场,4大类60余个口腔设备,5大类100余种口腔材料门类齐全、体系完备,隐形矫治器、口内扫描仪等产品畅销海内外,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口腔装备材料产业集聚地。到2025年,中国牙谷年产值将达100亿元,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的发展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同时,本次中国牙谷产业发展大会现场,资阳高新区与深圳康泰健义齿生产项目、浙江新亚牙科材料项目、常州可丽尔矫治器项目、韩国SDM种植体项目等12个项目企业代表签订口腔产业项目合作协议,涉及义齿生产、口腔材料、医疗种植体等领域。
据了解,此批项目是对中国牙谷口腔装备产业链的进一步补充。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高标准打造世界一流“中国牙谷”
凭借审评审批、科技研发、创新孵化、金融服务、人才引进、政策支持等支撑体系,短短6年,中国牙谷已初步建成全国最大的口腔装备材料产业基地,并实现规划建设面积、产业链完整度、隐形矫治器产量“三个全球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一直以来,资阳高新区积极推动口腔营商环境优化改革,打造全国最优口腔产业营商环境,与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疗器械检验中心、四川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和制品检验中心合作建立“检验检测联盟”,实现牙谷企业产品送检不排队、联盟检测产品全覆盖;建成全国第56家取得国家级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资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设立口腔装备材料检验检测中心,搭建有源+无源口腔医疗器械检测平台。
同时,资阳高新区积极畅通审评审批绿色通道,推动成立省药监局驻资阳办事处、省药监局行政服务资阳工作站、资阳高新区药品医疗器械申报服务中心;依托“检验检测联盟”、审评审批“绿色通道”,做到一类产品备案办事不出园、二类产品审评审批不排队、三类产品沟通协调畅通办,让中国牙谷入驻企业在医械产品注册审批时间上较常规缩短近60%。
在降低成本方面,资阳高新区从免、奖、补三个方面降低企业开办成本,主要是免去企业检验检测费用、首次注册费用、厂房租金等,发放产品注册奖励、科技创新奖励、升规入库奖励等,给予装修、参展等补贴;围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窄三个方面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包括设立应急转贷、资易贷、制惠贷等金融产品,医疗器械产业基金、口腔天使基金,提供贷款贴息、园区e贷、园保贷等服务。
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牙谷口腔全产业链和大健康产业,2019年,由四川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全国首家以口腔命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资阳口腔职业学院实现首批招生,为中国牙谷培养和储备人才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目前,该学院已开设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医疗器械经营与管理等16个专业,现有在校学生5500余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我们诚邀各位贵宾共同参与中国牙谷的建设发展、投资兴业,携手为增进人类健康福祉做出更大贡献。”资阳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临空经济区党工委书记薛学深表示,中国牙谷正朝着全球口腔产业“第四极”的目标阔步迈进。(文/图 徐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