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产业基金: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为加快四川现代化建设贡献基金智慧和力量
2023-04-29 14:41:1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何剑岭

  国际在线四川报道(廖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现代金融的首要任务。近日,四川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举行,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简称:四川产业基金)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这个以“振兴四川产业 促进天府创新”为职责使命的投资型基金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围绕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深耕基金业务,以产业提质增效为导向,为加快四川现代化建设贡献基金智慧和力量。

(张)四川产业基金: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为加快四川现代化建设贡献基金智慧和力量_fororder_图片1

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公司 受访单位供图

(张)四川产业基金: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为加快四川现代化建设贡献基金智慧和力量_fororder_图片2

表彰大会现场 受访单位供图

  转型——产业投资、研发、孵化协同发展

  在四川产业基金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曾显斌看来,集团的发展离不开业务的转型升级。公司成立12年来,经历了从基金运营管理的单一模式到如今集产业投资、产业研究、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转变。

  “这样的转变增强了我们对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曾显斌说,四川产业基金充分发挥基金引导作用,强化行研和科技的支撑作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将更多的金融资本、产业要素、配套服务导入重点投资产业板块,形成多要素集聚、多业态发展、多领域融合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为四川“四化同步”提供有力支撑。

  助力极米科技等18家企业成功上市,打造多个科创孵化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区,带动欣盛半导体、深圳联飞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落户四川,投资成都双流安置房、泸州长江二桥等重大民生工程……在四川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四川现代化体系的进程中,四川产业基金的身影不可或缺。

  截至目前,四川产业基金累计发起设立基金150余支,协议募资规模超1200亿元,吸引带动各类资本投资达5000亿元,构建了政府引导基金与市场化基金两翼齐飞的多类型、多领域基金集群,为重点产业培育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全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

  聚焦——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所在,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02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优势制造业,发展生物医药、核技术应用、航空装备、轨道交通、氢能、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我们重点围绕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产业发展重大部署,以产业提质增效为导向,兼顾业务规模、质量和效益,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引导资金流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曾显斌介绍。

(张)四川产业基金: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为加快四川现代化建设贡献基金智慧和力量_fororder_图片3

振兴双创服务战队 摄影 廖宇

  据了解,近年来,四川产业基金积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聚合社会资金,引领产业投资,着力在新兴产业规模化上下功夫,投资伟力得钒电池等150余个项目,助力安特金等一批项目入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赋能——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

  2021年底,四川产业基金承接四川省政府划转的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四川省食品发酵研究院、四川省轻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后,致力于把科研院所打造成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四川产业基金聚合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加快高标准建设四川现代产业领域集应用技术研发和转移、科技咨询、检验检测、产业孵化、科技金融为一体的全国一流先进新型产研院。

(张)四川产业基金: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为加快四川现代化建设贡献基金智慧和力量_fororder_图片4

四川产业基金所获部分荣誉 摄影 廖宇

  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焦“产学研”深度融合及科技金融结合等关键节点,四川产业基金建立产学研联合创新体系,推动实现多个“世界首个”“全国首创”产业技术突破。集团公司各研究院所先后获省政府、农业农村部等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5项,获中国纺织、食品、机械等行业联合会和科技厅、经信厅、省行业协会等“四川制造业百强企业”“四川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百强企业”“四川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100强”“行业杰出贡献单位”等荣誉39项。

  曾显斌认为,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要依托科研院所深厚的科研底蕴,构建集团基金与划转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协作机制,做好技术创新、技术迭代,推进科技项目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