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冬季以来四川已遭4轮大气污染 怎么办?
2022-11-29 16:26:42来源:封面新闻编辑:唐浩博责编:何剑岭

  11月28日,成都市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领导小组发布通知,11月29日零时成都将解除本轮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

  “进入秋冬季以来,全省已遭遇四轮污染。”通知发布同一天,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的例行新闻通气会上,据省生态环境厅环保总监刘华太介绍,今年秋冬季的首轮污染时间较去年同期提前了23天,且呈现出“时间长、范围广”的特点,成都平原地区、川南地区等区域秋冬季污染形势更加严峻。

  另一方面,当前全省正步入“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的关键期,各地工业产能集中释放,污染物减排空间有限,也给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毫无疑问,如何守住环境空气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刚性底线,全力打好秋冬季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形成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合力,四川正全力以赴。

(转载)进入秋冬季以来四川已遭4轮大气污染 怎么办?

  气象条件不容乐观

  预计12月份还有区域性污染过程

  整体上看,四川在今年10月就遭遇了秋冬季首轮污染过程,比去年第一轮污染时间提前了近一个月,11月份短短一个月内又发生了三轮污染过程。

  “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通气会上,据生态环境厅大气处负责人介绍,首先就是气象条件的不容乐观。按照目前气象部门和省环境监测总站的预测,今年冬季全省呈现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冷空气整体偏弱的趋势,气象条件较为不利,预计12月份还有区域性污染过程。

  天不给力,人努力。

  眼下,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这从今年1至10月的蓝天“成绩单”可以看出。据刘华太介绍,今年前10个月,全省PM2.5的平均浓度为28.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0.7%;优良天数率89.4%,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极为不易。”刘华太表示,今年夏季,四川遭遇极端高温天气,给臭氧污染防治带来极大困难。面对不利局面,在全省不松懈、不放弃,多方协同攻坚,力争削峰消重保良下,全省臭氧污染峰值浓度同比下降5微克每立方米,臭氧污染天比预测减少72天,未出现一天臭氧重污染天。

  “因此,眼下要确保秋冬季大气攻坚工作取得实效,务必把工作做到每一天,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全力以赴冲刺年度目标任务。”刘华太说道。

  试行“白名单”制度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

  精准帮扶,是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词之一。

  “我们将针对重点企业,由专家‘一对一’现场指导,落实落细重污染应急管控措施,杜绝停限产等‘一刀切’行为。”生态环境厅大气处负责人透露,将针对重点城市,实施秋冬季大气攻坚帮服,组织督察、执法、监测、技术力量,赴重点城市帮服指导。此外,对预测可能出现长时间污染过程的地方,将派出应急响应,快速反应小组驻点跟踪帮服,联合当地迅速应对污染天,尽最大努力减少污染。对重点行业,推动玻璃、焦化等14个行业的“一行一策”综合治理落地落实。并进一步强化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在国家确定的39个行业基础上新增造纸等10个四川省的特色行业。

  “近期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外部冲击逐步减弱,工业经济运行展现出较强韧性,目前正处于回升起势的关键时期,追赶发展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四川省经信厅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副处长赵宇表示,在今年全省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中,将对民生保障类企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试行“白名单”制度,在重污染应急管控时予以不同程度豁免。这将一方面有助于保障全省乃至全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维护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另一方面有助于优化改善四川的营商环境,提振企业投资信心和长期发展信心。

(转载)进入秋冬季以来四川已遭4轮大气污染 怎么办?

▲ 四川省执法总队相关人员带队前往德阳市开展大气帮服

  科技赋能精确管控

  深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

  眼下,在“刚柔并济”力保拼经济大局中,“技防”对于实施精确管控中的支撑作用正在显现。

  例如,运用污染源在线监测、用电监控、无人机、走航监测等科技手段,对污染行为“精准打击”。推动火电、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自动监测数据标记和环境问题电子督办,推广非现场执法,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

  据刘华太介绍,全省正充分利用全省现有6个超级站、3000余个网格化微站、37台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走航车、43套固定式遥感监测、73套黑烟抓拍系统等科技手段,发现站点数据异常升高、污染源排放异常增大等问题线索后及时推送。并强化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支撑,加强气象会商,每日动态发布预测预报数据,开展7天滚动预报,提前72小时发布污染天气预警。

(转载)进入秋冬季以来四川已遭4轮大气污染 怎么办?

▲ 11月,眉山市生态环境局组织三个帮服专班对重点区域砖瓦企业开展深度帮服

  科技赋能还体现在污染防治的每一个环节。

  对于城市扬尘建筑施工的防治工作,据四川省住建厅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张波介绍,“智慧工地—省建筑工程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和运用正入佳境。截至目前,全省2923个规模以上建筑施工工地接入省级平台,全省住建部门充分利用实时动态传输数据,及时通报污染监测数据超标项目,提高监管效能,“特别是成都市充分利用‘智慧工地’系统,网上巡查、动态感知在建工地扬尘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时督促整改。”

  “在始终坚持服务“稳增长”大局下,全省正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刘华太表示,将继续以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为重点区域,深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狠抓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强化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推进重点行业全过程管控和移动源污染治理,实施精准帮扶行动,全力应对重污染天气,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记者 杜江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