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古蜀文明的发祥地,宝墩文化历史悠久、金沙文明源远流长……文化的记忆和文明的根系早已根植于城市的基因。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了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坚定不移推进文化繁荣兴盛,加快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坚持以文化人、培根铸魂,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
在成都,彰显中华文明、巴蜀魅力、时代精神的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图景渐次展开。
坚持“两创”
千年城市文脉焕发勃勃生机
成都有4500年文明史,2300年建城史,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学术、艺术建构过程中,成都始终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基本形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被写入《四川省“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中。在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占据相当篇幅。在全国率先成立文化传承发展处、成都天府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等机构,整合多方力量、多种资源扩大天府文化影响力。以“两创”为指引,赓续城市文脉和记忆的成都实践全面展开,登得上古楼、记得住乡愁的新蜀风胜景图愈发清晰。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发掘与阐释——
3000年前的太阳神鸟金饰,代表了古蜀人的极致浪漫与对美好生活追求,一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十年来,东安湖体育公园、全国首架博物馆主题飞机金沙号……太阳神鸟已演变为成都的重要城市文化符号。
围竹笼砍杩槎、祀李冰承民俗,都江堰清明放水节已成为传承古堰文化的重要节日。古蜀先民筚路蓝缕,与困难抗争到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和智慧,在城市建设与治理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人日到杜甫草堂祈福,凭吊诗圣杜甫,已经成为成都人过春节的保留节目,千年诗歌之城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表达——
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明良千古——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合展”,通过高科技手段,生动还原了两位历史文化名人的旷世传奇。
成都企业深度参与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 “舞蹈诗剧”的创新形式生动演绎了国宝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登台甫时就惊艳世界。
博物馆研学游成为新风尚;博物馆文创产品圈粉无数;机器人讲解员上岗,金沙遗址博物馆成为全国7家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之一……在成都,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表达不胜枚举。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界发展——
成都,中国非遗重镇,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25项、省级50项、市级154项。成都积极探索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模式和路径,发展非遗特色文旅经济,12个集聚区初步建成,成为城市有机更新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今年9月10日起,话剧《苏东坡》每周六在成都文殊坊妙剧场驻场演出;观看完表演,观众即可就地乘车前往三苏祠游览参观。这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又一次新的尝试。
清醒的文化自觉,助推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天府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历史在成都活起来、动起来,不断夯实城市阔步新征程的文化血脉。
坚定文化自信
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浓烈、鲜活、深刻、壮美!”2020年10月23日,成都原创红色舞剧《努力餐》喜获中国舞蹈界最高奖项——第十二届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剧场里,《努力餐》场场爆满,观众们被这个充满成都“烟火气”的革命故事深深打动。
成都贯彻落实省委部署,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高举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思想之旗、精神之魂。
这是成都全社会凝聚力向心力极大提升的十年——
深化理论宣传研究阐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实施红色文化传承工程,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成都片区)等教育基地;
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强“学习强国”成都平台宣传阵地,建设全国首个线下沉浸式学习强国主题街区,打造“理响成都”宣讲品牌;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推进新闻舆论传播理念创新、手段创新、话语创新;
一项项务实的举措,一场场生动的学习,成都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巩固壮大,培根铸魂、凝神聚气的向上向好态势不断巩固。
2021年4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支成都市民自己创作、自己拍摄、自发参与的MV《赞歌献给党》出炉,参与的普通市民多达4000人。MV总策划、成都音协主席马薇激动地说:“这是一首我们成都人唱给党的赞歌,也献给每一个认真生活、努力奋斗的普通人!”
这是成都城市文明风尚全面提升的十年——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323个,连续五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成都将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目前,我市发布了《成都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十条措施》和《成都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行动方案》,优化了成都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制度体系,并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选树“成都榜样”,建设诚信社会。志愿者服务全面开展。成都市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已突破300万。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十年来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开明开放、创新创造”的城市品格和“奋斗幸福、达观友善”的人文特质愈加显现。
坚持文化为民
回应人民新需要新期待
4月23日早上8∶30,新落成的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还未开馆,已经在成都居住了14年的蒲先生就在排队等候了。他兴奋地说:“成都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如今又开拓出全新的文化地标,感觉非常好!”
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2018年9月,成都召开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提出,要把“三城三都”作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十年来,成都厚植文化本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品质持续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老百姓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三城三都”加快建设,天府美术馆、当代艺术馆、成都文化馆新馆、成都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相继建成开放。成都市实体书店和各类博物馆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位、第二位。在2020年度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测评中位列第一。
东安湖体育公园等49个场馆全部完工,大运场馆群遍布成都全域, “15分钟健身圈”的构建,不断拓宽老百姓的健身半径。
成都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精品力作持续涌现——
舞剧《努力餐》、电影《家园》、川剧《烈火中永生》等一批文艺精品口碑与票房齐爆棚;《天府之歌》系列作品、《伎乐·24》等一批优秀原创音乐作品和品牌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实施文艺“再攀高峰”工程,培育更多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推出更多彰显中国精神、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发展,高品质文化产品层出不穷——
2021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实现2073.84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4.8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4%。孵化出《哪吒之魔童降世》《十万个冷笑话》等一批现象级文创IP,数字文创产品出海屡创佳绩。
文旅融合发展走向深入,“十四五”期间实现旅游收入翻番。2020年,成都被授予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音乐坊、春熙路大慈坊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武侯祠锦里、宽窄巷子、春熙路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推进文化交流互鉴,世界眼光不断聚焦成都——
成都成功申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各类国际性高能级文化活动,每年有上百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举行。
2019年,中日韩首脑峰会缘定成都,吸引世界目光。
2022年1月,虎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由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评审活动中,成都以总分第一当选!
2022年7月3日,“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迎来了它的第100万名观众。此次展览的观展人数和展览规模,在全球双年展的历史上堪称空前。一个“融”字,意味着打破界隔、跨越边界;一个“融”字展现了成都面向世界的文化胸襟。
成都将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润城化人。以文化人涵养城市时代精神,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固本培元、培根铸魂的思想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加快建设彰显中华文明、巴蜀魅力、时代精神的世界文化名城。为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成都发展新篇章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嘉 吴雅婷 卢星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