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则达 达则兴——条条通道连接四川与东盟
2022-08-15 16:51:5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何剑岭

  得益于高能级开放通道枢纽,作为西部经济龙头的四川,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通则达,达则兴,经济通道的建设,为四川与东盟双方的发展提供了更便利的交通,同时也为四川深化“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对外开放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实施,推进沿线省(区、市)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2021年9月,《“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发布,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提出以来,四川着力加快通道和物流设施建设,构建起通江达海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以通道带动贸易发展,以贸易促进通道畅通。

通则达 达则兴:条条通道连接四川与东盟_fororder_满载货物的中老国际班列-摄影-刘江

满载货物的中老班列 摄影 刘江

  优化通道建设——多路并举、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格局基本形成

  2021年岁末,中老铁路(成都——万象)通车,从四川到老挝万象的时效提升,由过去10天缩短至3天。中老铁路的终点万象南站距泰国廊开车站仅10余公里。未来,中老铁路还将与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铁路连通,通过衔接泰国林查班港、缅甸仰光港等沿海港口,可辐射印度洋、南海区域,中国——东盟自贸区内的经济联系将进一步增强。

  2022年7月24日,“莫斯科——城厢——万象——曼谷”国际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发车,驶向老挝万象,由此,中欧班列与中老班列经成都中转后首次牵手,成都正式打通欧洲至东南亚跨境直达铁路通道。8月1日,首列“下诺夫哥罗德——成都——胡志明”国际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发车,驶向越南胡志明市,实现了中欧班列和中越班列联程运输。

  中欧班列、中老班列、中越班列经过成都的有机串联,进一步丰富了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载体和平台,同时也加深了四川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1月至7月,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东盟也一直是四川前三大贸易伙伴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四川省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为9513.6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对东盟进出口总值为1818.5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9.1%。

  目前,四川围绕公铁联运、铁水联运、公水联运、陆空联运等多种联运方式,打通“最后一公里”,跨境公路、“区域集结,多点齐发”的铁路、“航空+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陆续开通,通关效率大幅提高,通道物流组织水平显著提升,陆海新通道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撑作用开始显现。

通则达 达则兴:条条通道连接四川与东盟_fororder_成都国际铁路港-供图-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宣传部

成都国际铁路港 供图 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宣传部

  发展通道经济——南向开放支撑加快发展外向型特色产业

  一条条通往东南亚的快捷新通道的建设不仅大力提升运输能力和物流发展效率,降低“四川造”货物发往东盟区域的成本,还对促进四川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深化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早在2017年,随着国内与东盟地区的贸易往来日益增长,成都国际铁路港结合川内企业走出去的需求,正式启动成都经钦州港的“蓉欧+”东盟海铁联运通道,每周2列载着成都周边地区生产的产品运往东南亚、中东地区,成都通往泛东南亚的南下物流通道打开新大门。

  2022年4月8日,挂着醒目的“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标志的4辆列车首次同时从成都(双流)、自贡、广元、遂宁多点齐发,铝制品、农业设备、工业设备、化工品以及食品、生活用品等“川货”分别在省会、川南、川北、川东汇聚集结后,南向而行,通过铁海联运到往广西钦州、老挝万象、泰国曼谷林查班、越南海防、印尼雅加达等地,助力四川——东盟通道与经济融合开放发展,通过统一品牌,加强通道间的协同联动,打造四川立体开放新品牌,并依托通道搭建四川全球物贸服务网络,更好地推动“川货”出川、出海。

  随着四川与东盟的贸易交往越发密切,贸易活动也让四川与东盟之间的产业链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据了解,机械、设备、智能制造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上游产业将向东南亚转移,而跨国的产业链打造将变得更加顺畅。

  多通道、强合作、密网点。如今,交织如网的经济通道建设以最近距离和最快速度,连接了四川通往东盟乃至世界的道路。一条条连接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各国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汇成了融合交通、物流、商贸、产业、金融等多重概念的经济走廊,为深化中国——东盟合作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合作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文 廖宇 邢雅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