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成都市委常委与媒体记者见面
2022-04-29 20:44:34来源:成都日报锦观编辑:邓超责编:郑建超

  4月29日下午,刚刚在市委十四届一次全会上当选的市委书记施小琳,带领新一届市委常委会成员,在金牛宾馆与媒体记者见面。

  中央和省市媒体记者早早来到这里。17时许,在热烈的掌声中,施小琳与新一届市委常委班子成员一道,微笑着步入大厅,向在场记者鼓掌示意。

  施小琳逐一介绍了新一届市委常委会成员:市委副书记王凤朝、谢瑞武,市委常委陈彦夫、邓涛、刘筱柳、董智勇、曹俊杰、刘光辉、陈麟、刘玉泉、张瑛、杜海波。

(转载)新一届成都市委常委与媒体记者见面

  随后,施小琳作了讲话。她说——

  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独具魅力、充满希望的城市。这里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融合发展、巴适安逸与创新创造相得益彰、历史文化与开放时尚交相辉映。当前,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治蜀兴川事业迈上新台阶,成都发展也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成都首提“公园城市”理念,赋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时代使命。省委要求成都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在高质量发展中当好全省主干、走在全国前列,力争早日迈入世界级城市行列。

  施小琳说——

  这次党代会,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成都擘画的蓝图、指引的方向为根本遵循,对标对表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立足超大城市发展实际和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明确了发展目标和重点。要以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当前,就是要把这些共识和目标实现好、落实好。

  施小琳说——

  新一届市委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能够在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新征程中,为2100多万成都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奋斗,既感到无上荣光,又感到沉甸甸的责任。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成都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巩固发展历届市委接续奋斗的成果,团结依靠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努力交出一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施小琳说——

  我们一定忠诚担当、感恩奋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定践行“两个维护”,自觉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成都见行动”,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扎扎实实把总书记为成都擘画的美好蓝图落实好、实现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施小琳说——

  我们一定唯实求真、真抓实干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大力弘扬唯实求真、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把狠抓落实、终端见效作为干事创业的检验标尺,多干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抓发展、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始终昂扬向上、只争朝夕、攻坚克难、敢为人先,唯实求真、善作善成,在改革创新中推动城市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施小琳说——

  我们一定永葆初心、矢志为民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密切与群众血肉联系,把为民初心转化为惠民政策、利民举措,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之事,让“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城市特质更加鲜明,让每一位生活在成都的市民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社会的温度。

  施小琳说——

  我们一定严以律己、清正廉洁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赶考清醒,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带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抗震救灾精神、三线建设精神等革命精神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带头坚定理想信念、严守纪律规矩,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推动全市上下形成忠诚干净担当、创新有为向上的清风正气。

  施小琳说——

  责重如山、行胜于言。成都发展的目标令人鼓舞,面对的风险挑战也依然严峻复杂,我们决不迟疑、决不畏惧、决不懈怠,一定牢记嘱托、保持定力、勇毅前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后,施小琳向长期以来积极宣传报道成都的广大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向参与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道的各位记者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注成都、宣传成都、支持成都,为成都发展加油鼓劲。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张家华 摄影 杨永赤 王若冰 朱大勇 张青青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