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四川消息:为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升监督质效,发挥监督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自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召开后,宜宾翠屏区人大常委会探索运用“六个联动”机制,打好监督“组合拳”,着力破解监督工作六个问题,健全基层人大监督方式和实践创新。
市、区人大常委会联合开展宗教场所规范化建设调研 供图 宜宾翠屏区人大常委会
以市区镇一盘棋联动,破解“墨守成规”问题。宜宾翠屏区将区人大常委会“三联三定”机制和市人大常委会“双联”机制相结合,逐步形成“市——区——镇”三级人大多层次、开放式的“一体化”互动格局;与宜宾市人大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互通工作思路、工作计划,寻找共同监督点、工作切入点,联动开展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监督工作,推动市、区两级监督同步、部署同步、时间同步、要求同步、推进同步;指导镇(街道)人大依法履职行权,加强对联系镇(街道)人大工作的业务指导,规范镇(街道)人大监督工作的内容、形式和程序。2022年以来,宜宾翠屏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委员、各工作委室按“三联三定”要求,直接参与到所联系的代表小组活动中,确保基层监督工作不走过场、不做虚功、更具实效。
教育专业代表小组视察教育“双减”政策贯彻落实情况 供图 宜宾翠屏区人大常委会
以代表凝聚接力联动,破解“各行其是”问题。针对驻地全国和省人大代表数量少、组织活动难以及区、镇人大代表收集到的高质量、普惠性意见建议办理受到层级权限等问题,翠屏区人大常委会将全区1270名全国、省、市、区、镇人大代表统筹编入48个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主题式集体入站”活动,组织各级代表参与人大监督工作;根据办理权限,以“代表接力”的形式,将超出本级人大代表办理权限的建议,协调交由上一级人大代表进行反映和交办,既畅通了群众的心声诉求渠道,又促进了各级代表的交流交融,合力推动问题解决。
翠屏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跨区域调研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供图 宜宾翠屏区人大常委会
以特定领域专业联动,破解“泛泛而谈”问题。宜宾翠屏区以“务实、专业、有效”为原则,注重结合代表的代表性和专业性,在综合考虑代表的职业性质、行业领域、知识结构、兴趣特长等因素的基础上,组建法制、教育、财经、城建、农业等专业代表小组,让“专业代表”进行“专业监督”、提出专业问题、给出专业建议;同时,推动“外行”变“内行”,在开展专项监督工作前,由监督主体单位向代表提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以及工作报告和相关数据,邀请资深业内人士或专家学者进行专业授课,为代表进行“专业塑形”、提供监督方向、提升代表监督能力,为提出具有实质性、针对性、建设性、开创性的意见建议奠定基础。2022年以来,翠屏区已组织开展人大监督专题培训12次、300余人次,取得良好效果。
翠屏区各级人大代表在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 供图 宜宾翠屏区人大常委会
以代表跨越区域联动,破解“故步自封”问题。宜宾翠屏区在白沙湾、沙坪、双城三个街道试点开展代表小组跨区域对“创文”工作交叉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一亩三分地”的界限,从站位高度、工作广度、监督深度方面下功夫,支持和鼓励各代表小组突破以往的“点状式”“块状式”人大监督模式;围绕市区中心工作和重点领域,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文脉大通道项目、G247公路建设、河(湖)长制落实情况等工作,联合组织开展跨区域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既有助于各镇(街道)互学互促和比学赶超,又能让代表开阔视野,提升全局意识,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区人大常委会协同区纪委、区委目标绩效办督办道路交通安全和中心城区缓堵保畅工作 供图 宜宾翠屏区人大常委会
以建议收集办理联动,破解“敷衍了事”问题。宜宾翠屏区以开展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创建为抓手,通过“建点——连线——带面”全面铺展基层群众意见建议收集网格,分层分级加强代表履职培训,提高代表调研、分析和建议撰写能力,协助和服务代表提出关乎民生民本、符合当地实际的高质量建议,把好建议“源头关”;出台《宜宾市翠屏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信息反馈工作制度》,建立“人大代表专题调研+人大常委会各委(室)跟踪监督+政府部门实时反馈+办件结果满意评价”的意见建议办理“4+”反馈机制,通过“提”“督”“办”三方共同努力,切实加强对建议办理质效的“评定关”。
以三方督办协调联动,破解“落实不力”问题。宜宾翠屏区人大常委会、区纪委、区委目标绩效办以代表建议督办促落实,构建督促督办“大监督”格局,做好监督工作“后半篇文章”。宜宾翠屏区通过联席会商、联动监督、问题移送、互动交流等形式,加强纪委专责监督、区委目标绩效办工作监督与人大依法监督的协作配合,促使代表通过接待走访选民、调研视察等工作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能够得到“真落实”“真办理”,形成问题收集、建议办理、结果反馈的工作闭环,避免“监督一阵风,过后一场空”的情况。(文 何颖 高学兵 沈琦)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