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园里建城市 用绿色筑底“未来之城”
2022-03-02 17:02:07来源:人民网编辑:邓超责编:胡晓萌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千年前古诗里的场景,如今依旧能够照进现实。

  今年春节期间,来成都的游客会见到这样的锦江:夜幕降临,一支支乌篷船顺水而下,在璀璨灯火中摇曳前行。东门码头人来船往,两岸市集热闹喧嚣,展示着天府之国的独特风韵和烟火气息。

(转载)成都:公园里建城市 用绿色筑底“未来之城”

夜游锦江。成都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夜游锦江”,一项成都城市体验项目,自2019年亮相始就深受市民、游客喜爱,至今热度不减。接近5公里的巡游线,从线路设计到沿江空间美学场景打造都下足了功夫。河道里的桨声灯影、河岸边的热闹繁华,给人带来一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视觉盛宴,逐渐培育出既富蜀都味儿又具国际范儿的城市生活和消费场景。

  既有古堰流碧、祠堂森然,也有绿道蜿蜒、锦江春色;既为“老成都”留住天府之国的乡愁记忆,也为“新蓉漂”营造新时代的归属认同;既有厚植民生福祉和城市生态的“活力源”,也有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更新的“动力轴”……以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成都持续探索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路径,让水润天府、绿满蓉城、花重锦官的千年盛景,一一重现。

  坚守宜居特性 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天府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特别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

  自此,坚定把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成都先行先试展开建设,进行了诸多开创性实践:成立全国首个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组建全国首个公园城市研究院、设置全国首个公园社区规划导则、发布全球首个公园城市指数,以及创新构建公园城市理论研究、规划技术、指标评价、法规保障四大体系等等。

  继2021年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编制完成后,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在今年2月10日迎来重大利好:当天,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批复》,要求成都要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着力创造宜居美好生活、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着力营造宜业优良环境、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着力健全现代治理体系、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

  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璐看来,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的转变,绝非文字顺序的简单变化,而是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公园城市作为生态价值向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场景和媒介,积极探索城市建设新模式的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他说,在这个过程中,“公园城市对人民生活环境品质的提升,才是其内涵和本质。”

(转载)成都:公园里建城市 用绿色筑底“未来之城”

兴隆湖湖畔书店,孩子们正在专注阅读。天府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转载)成都:公园里建城市 用绿色筑底“未来之城”

初秋的悦动彩林美不胜收。天府绿道文旅集团供图

(转载)成都:公园里建城市 用绿色筑底“未来之城”

龙泉山森林公园桃花盛开。嘉楠摄

  注重林水复合、蓝绿共生、人地相融,如今的成都,已将生态、生产、生活和生命有机融为一体,全新人文生态空间不断涌现——

  在兴隆湖湖畔书店,巨大的玻璃幕墙延伸至水下,读者一边欣赏湖水中鱼游浅草,一边享受阅读的快乐;

  在江安河悦动彩林,春季繁花浪漫,秋季叠翠流金,为“乐跑”一族提供了舒适的运动体验;

  在龙泉山森林公园丹景台,除了尽收眼底的湖光山色,还有规划馆、科普馆、种子银行等颇具时尚感、文化感的消费场景,满足着各类游客的体验需求……

  今年元旦,跨经12个区,涉及生态用地133平方公里的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全环贯通,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青龙湖、锦城湖等121个特色园区“串珠成链”。这条“翡翠项链”,以“拥城入园和市民美好幸福生活”为方向,致力打造独具美好烟火气的“神仙日子成都圈子”,为成都构建以公园为场景、吃喝玩乐一站式的15分钟公共服务圈,让公园城市生活方式滋润2000万成都市民。

  “公园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景观绿地,而是具有复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的场景。城市公园文化正在兴起,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标志,真正实现‘生态资源成为生态资产,生态价值带来经济价值’。”在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人员刘勤眼中,从生态隔离到生态公园,从“背园发展”到“拥园发展”,依托大尺度、连续贯通的生态本底和充足的城绿融合发展潜力空间,成都环城生态公园与周边区域形成了城园相融的理想城市形态。

  强化发展动力 新兴产业与公园城市和谐相生

  随着一个又一个园城相融的公园城市生态美景的呈现,与公园城市的肌理和形态相对应的城市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转载)成都:公园里建城市 用绿色筑底“未来之城”

兴隆湖畔,春潮涌动。天府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山清水秀,鸟鸣啾啾;高楼鳞次栉比,公园绿色清幽……漫步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的鹿溪智谷,宛如走进一条连接未来生活场景的“时空走廊”。

  鹿溪智谷是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的核心区域。作为公园城市创新实践的“试验田”、高新技术的“测试区”、美好生活的“体验地”,鹿溪智谷着眼于“公园+科技+未来”,以鹿溪河为生态核心,正加速形成一条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为主要方向的高技术服务产业生态带。成都超算中心、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诺基亚全球技术中心、亚信(成都)网络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多家顶级科研院所及科技创新研发平台落地于此,为城市构筑科技创新策源硬核力量。

  人工智能企业云从科技成都公司2018年6月落地四川天府新区,4年间,公司规模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现在的约250人,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企业发展中心总监兰天翼感慨,当初公司选择在此扎根,正是看中了这里科研技术氛围浓厚,上下游企业资源丰富。“如今看来,这个决定无比正确。”

  “这里宜居的生态十分难得。”兰天翼说,公司里有一半人来自外地,比如广州、上海、苏州和重庆,但都选择留在成都,“大家都觉得这里发展有盼头,干劲很足!”

  从零星探索到系统谋划,近年来,四川天府新区已经形成近自然化的生态本底、未来产业、未来生活、未来形态、未来技术的营城模式,不断吸引着人才和企业的到来。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四川天府新区已累计引进重大产业项目297个、总投资超过3900亿元,引进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54个,培育国内外主板上市企业4家,引进各类创新人才17万人。2021年,四川天府新区地方生产总值达到4158.8亿元,跃升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

  立春过后的兴隆湖,波光粼粼、水鸟飞翔,吸引了无数游客竞相打卡。距离湖畔不远的成都科学城,在明媚春光和焕新美景中,继续“拔节生长”。一湖碧水映照,创新动力奔涌,公园城市生态、生产和谐相生的大美形态在这里充分彰显。

  促进生态惠民 诗意栖居与城市生活兼收并蓄

  近享繁华不离自然,四时有景季节分明。在公园城市中生活,人的一切属性都与自然紧密相连。

(转载)成都:公园里建城市 用绿色筑底“未来之城”

成都高新区桂溪生态公园婚姻登记处。成都市民政局供图

  成都市高新区桂溪生态公园,拥有大面积可进入式草坪与林荫绿道慢跑体系,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2021年5月20日,桂溪生态公园婚姻登记处正式启用,“90后”夫妻寇和平与李靖在花香鸟语中喜结连理。就在当天,成都市其余5个“公园式婚姻登记处”也正式亮相,通过精心打造的空间环境为新人结婚登记增加了仪式感,为他们留下温馨甜蜜的美好记忆。

  把婚姻登记处搬进公园,是成都将婚姻登记服务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一大举措——依托公园的良好环境,将办理婚姻登记流程与空间环境体验相结合,为新人提供浪漫的体验。

  对居住在成都的人们来说,不只结婚登记变得浪漫,生活方式也多了诗意的选择,那就是“在成都遥望雪山”。

(转载)成都:公园里建城市 用绿色筑底“未来之城”

在成都遥望雪山。张巍摄

  “在成都遥望雪山”群,是一个由热爱雪山、植物、户外活动的人自发组建的群体。成都本土摄影师张巍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迄今为止,他已经连续5年系统全面地记录成都雪山出没的规律。

  “‘月落幺妹峰’‘湖面雪峰倒影’‘西岭千秋雪和锦江万里船’等特定场景,是摄影者追逐的目标。”张巍说,成都良好的气候条件赋予了他们创作更多的可能性。

  据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数据,2021年,成都收获了299个空气质量优良天。“全年在成都有63天可遥望雪山,共有9次贡嘎山和33次幺妹峰的观测记录。在7月底到8月初,甚至连续8天观测到了‘山后’幺妹峰。”在张巍看来,城市、雪山、市民,真正实现了和谐共生。“入则自然清幽、出则繁华拥簇”的美好生活图景,在成都已经徐徐展开。

  对于未来发展,成都已做好规划:到2025年,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形态基本构建,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基本建立;到2030年,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全面建成,幸福美好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到2035年,生态型、高质量、人本化、有韧性、可持续的特质充分彰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为全国样板,共同富裕走在全国前列。成都,持续深耕公园城市建设,正奔赴人与自然和谐、绿色发展繁荣的美好未来! (郭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