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两海”示范区:景村融合 让好日子更有奔头
2021-12-08 19:09:2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唐浩博责编:胡晓萌

  国际在线四川消息:“我们的景观竹基地,是在宜宾市林竹产业研究院的专家指导下建设的,以前竹子论吨卖,一吨500元左右。而现在,这里一丛景观竹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价格翻了好多倍。”12月6日,在宜宾市“两海”示范区竹海镇永江村,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明超说道。

宜宾市“两海”示范区:景村融合 让好日子更有奔头_fororder_永江村打造的“稻田餐厅”-供图-宜宾市“两海”示范区管委会

永江村打造的“稻田餐厅” 供图 宜宾市“两海”示范区管委会

  永江村村民肖金海对眼下的日子很满意。肖金海说:“我把房子租给村上合作社,一年房租收入有一万多元,闲时帮着看工地、做杂活等,每月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

  永江村位于竹海镇南部,背靠蜀南竹海度假区,由原来的永江村、龙山村、联山村、红益村4个村合并而成。行走在永江村的环游步道上,总能看到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有形似竹荪的会客厅、体现“曲水流觞”意境的竹产业研究院、展现“山水自然画作”的禅意民宿等。而这些建筑无一例外,周围都栽满了竹子,环境十分清幽美好,与当初的永江村有着天壤之别。

宜宾市“两海”示范区:景村融合 让好日子更有奔头_fororder_永江村俯瞰图-供图-宜宾市“两海”示范区管委会2

永江村俯瞰图 供图 宜宾市“两海”示范区管委会

  走进永江村,竹荪状的会客厅(游客中心),体现“曲水流觞”意境的竹产业研究院,展现“山水自然画作”的禅意民宿以及集咖啡、品茗、甜品、书吧、小型演出、小型会议、产品展示体验售卖空间为一体的稻香休闲区一一映入眼帘。

  与特色建筑相映衬的,是100亩景观竹苗扩繁等基地、100亩竹·荪复合经营示范基地、1000余亩“稻鱼共生、稻菌轮作”特色产业基地以及大师工坊、乡村书院、传统文化研习馆、精品民宿、竹生态美食餐厅等复合业态。

宜宾市“两海”示范区:景村融合 让好日子更有奔头_fororder_永江村一角-供图-宜宾市“两海”示范区管委会1

永江村一角 供图 宜宾市“两海”示范区管委会

  “吸引我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里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基本成型,具备大量接待游客的能力。6月份工作室成立以来,每月有七八千元的销售收入,未来随着永江村名气的增加,销售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常驻永江村竹的盆景工艺专家陈静说,“另外,吸引我来的原因是村里答应规划一块地,用来建设竹盆景苗圃基地,并会对村民开展竹盆景制作培训等活动。”

  “半年时间工资就涨了3次,不仅能就近照顾家庭,还多学了一门手艺。”28岁永江村2组村民向政英表示,“因需要照顾三个孩子和家庭,以前只能在家务农。自村里的茶艺生活馆建成后,我刚开始是去茶艺馆应聘务工,后来跟着老师学习茶艺,现在已学有所成,能够独当一面,我的未来生活也会因这门手艺而过得更好。”

宜宾市“两海”示范区:景村融合 让好日子更有奔头_fororder_永江村一角-供图-宜宾市“两海”示范区管委会2

永江村一角 供图 宜宾市“两海”示范区管委会

  竹海镇组宣委员苟国茂介绍说,以前的永江村,虽然背后是蜀南竹海,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村民除了到度假区当导游、务工外,“旅游饭”吃的并不多。而2020年,蜀南竹海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行动后,着力推动度假区与永江村融合发展,结合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大力推进生态农业与文旅商贸融合,积极探索景村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宜宾市蜀南文化旅游乡创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宇看来,以前,永江村是点状自主经营,现在与度假区其他区域联动发展之下,将会收获更多,迎来更大的嬗变。“目前,我们一期5500万元的投资‘稻田餐厅、房车营地’等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即将启动总投资1.5亿元、总面积达3000亩的二期项目。”王宇说,“眼下时节虽然是淡季,但周末平均每天有1500人以上前来参观、体验、消费等,预计全年游客量将有8-10万人,旅游收入500万元以上,间接带动收入1000万元以上。”

宜宾市“两海”示范区:景村融合 让好日子更有奔头_fororder_永江村一角-摄影-高学兵

永江村一角 摄影 高学兵

  据了解,在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带动下,2020年,永江村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6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预计2021年,该村村民的务工收入将超过400万元。

  目前,永江村已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四川省生态宜居村、四川省旅游重点村、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文 何颖 高学兵)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