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多措并举为群众办好事
2021-06-10 19:56:3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唐浩博责编:胡晓萌

  国际在线四川消息:为检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阶段性成果,2021年以来,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做起、从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抓起,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

  创新做好六项“自选动作”

  设置潮汐停车泊位,为群众提供临时停车便利。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不影响交通正常通行的时段、路段规划设置临时占道停车泊位,为群众的停车刚需提供便利,有效缓解“热点区域”停车难问题。

  开展上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五个直属大队分别同城区26家规模企业(含绿卡企业)实行“专员制”上门服务,建立联络机制,每周进企业走访,上门服务,了解困难和需求,根据企业交通运输需求不同特点,开辟绿色通道,实施点对点的运输保障服务,确保企业设备运输、产品运输、工程运输、通勤运输安全、便捷、高效。

  实行货运车辆通行证网上快办措施。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优化货运车辆进入城区通行的入城证备案审核流程及危化品运输车辆线路办理审核流程,全面实行“绵阳公安微警务”微信公众号网上便捷办理服务,有需要办理该项业务的企业、群众只需在微信公众号上提交资料即可办理,实现“群众少跑路”,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货运车辆入城证,并承诺工作日24小时内办结业务。

  创新推出“扫码评警”系统。办事群众或警风警纪监督员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对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执法服务水平、态度和法律法规宣讲解释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收到评价后,相关部门迅速给予反馈和回应。此外,该系统还把群众评价意见作为改进工作的出发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增加交警“护学岗”的学校数量。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原交警支队“护学岗”的基础上警力下沉,同时对绵阳城区重点小学和幼儿园落实84个学校“护学岗”。“护学岗”执勤人员上学、放学时段疏导学校周边交通,维护学校周边秩序,有效缓解上学、放学期间交通拥堵情况,切实预防和遏制涉及学生的交通事故发生。

  运用“i绵阳”城市服务平台为广大市民推送交通路况信息。为进一步向群众提供便捷、及时、高效的交通路况信息,提升市民的交通参与度与获得感,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积极推广应用“i绵阳”城市服务平台交通路况信息推送功能。

  扎实做好十项“常规动作”

  开展便利老年人办证“定制服务”。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设置“敬老服务贴心岗”,为老年人提供专门引导服务,讲解业务流程、办证手续,同时优化网上代办服务。

  加强未及时办理转移登记机动车管理。现机动车所有人自机动车交付之日起超过三十日未办理或拒不办理转移登记的,原机动车所有人可向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科或各交警大队提交书面申请和相关证明材料,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科或各交警大队审核通过后,录入支队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布控拦截、处罚,形成严管高压态势,督促现机动车所有人按规定及时办理转移登记业务。

  打造“科技路”示范路。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园艺街增设50余个背投式自发光人行横道灯,该灯对于行人过街更有安全保障。

  在线申请复议。“绵阳公安微警务”微信平台新增“非现场违法复议”模块,群众可使用手机上的微警务平台对有异议的非现场违法或因应急情况造成的交通违法,直接在线申请复议。

  进一步做好业务下放工作,实行检验机构办理行驶证补领、换领,申请免检标志业务。据了解,该举措的实施避免了群众在审车期间因为行驶证问题来回奔波于检验机构和车管所之间,减少了群众排队等候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检验机构提交资料、网上缴费、现场出证一站式办结补换领行驶证业务。

  深入开展“五进”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组织民警“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社、进学校、进单位”,了解实情,解决困难,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为车管服务大厅及支队各窗口部门安装直饮水系统,有效解决办事群众的喝水问题,受到群众的好评。延时办理业务。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服务大厅利用午休时间延时为群众办理业务,着力解决业务高峰期群众的实际困难。大力推行“学法减分”见成效。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通过展板、传单、LED展示屏、现场教学、微信等多种方式,推广宣传“学法减分”惠民政策。

  实现企业“一趟不用跑”目标。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五大队线上开辟临时运输车辆通行证办理绿色通道——无需制证,组建办理有效期为3天的外地货运通行证办理微信工作群。企业按要求通过微信群将资料上传,由交警办证员初审,报上级部门审批通过后,生成电子通行证发送至企业,实现企业运输车辆办证“一趟不用跑”的目标。(文 张琬沁)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