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
关于落实生活垃圾分类责任加快推进全流程分类体系建设的通知
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市级相关部门:
《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市分类办通过工作座谈会、实地走访调研、广泛听取市民群众意见等方式发现,我市生活垃圾全流程分类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的重点难点问题。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按照十三届市委常委会第165次(扩大)会议和全市贯彻实施《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以及《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成办发〔2021〕24号)安排,结合各级各部门职能职责,在征求各单位意见,经市政府分管领导同意的基础上,就落实生活垃圾分类责任,加快推进全流程分类体系建设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市本级主要职责分工
(一)市分类领导小组。市分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生活垃圾管理制度,确定生活垃圾管理目标,制定各区(市)县生活垃圾处理总量控制计划和人均减量目标,将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评体系进行考核,制定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综合协调生活垃圾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具体工作由市分类办和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服务中心推进。
(二)市城管委。市城管委负责全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督促指导和检查考核,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实施监督管理。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生活垃圾管理专项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等,并向社会公布。负责加强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理工作监督检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三)市住建局。市住建局负责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城管委、市商务局推进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配套建设垃圾收集站(房)、转运站、再生资源回收站等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工作;负责加强全市物业服务人管理工作,监督全市物业服务人履行生活垃圾投放管理责任人责任,推进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四)市商务局。市商务局负责可回收物、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相关标准、规范、规划及配套文件制定工作,畅通回收利用渠道,建设完善包含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分拣拆解中心在内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
(五)市生态环境局。市生态环境局负责有害垃圾收集、贮存、转移、处置监督管理工作。牵头开展生活垃圾中有害垃圾暂存场所建设工作,组织制定有害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相关标准、规范及配套文件。
(六)市教育局。市教育局负责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本市幼儿园、中小学校教育内容,并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实践活动。负责推进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发挥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带头作用。
(七)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指导督促机关和事业单位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规范分类标志、开展分类宣传,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八)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负责组织开展垃圾分类进家庭、进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宣传动员工作,以多种方式开展社会动员,着力加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全程分类管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宣传教育,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九)规划和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发改、经信、教育、财政、民政、公安、交通、科技、卫健、文广旅、市场监管、邮政管理等其他市级相关部门。负责按照职责分工,推动本行业、本系统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主体充分履行分类投放责任,组织开展本行业、本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培训、工作评价、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宣传引导等,推动本行业、本系统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工作。
二、区(市)县级主要职责分工
(一)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区(市)县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组织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建立本行政区域的生活垃圾全流程分类处理体系;负责制定本区域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处理设施的年度建设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重点加快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厨余垃圾源头就地就近处理。负责将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保障生活垃圾管理的资金投入和土地供给,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负责落实市政府确定的生活垃圾管理目标和总量控制计划,因地制宜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二)区(市)县城市管理部门。区(市)县城市管理部门按照《条例》规定和职责分工,负责其辖区内生活垃圾管理工作。负责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要求和标准作为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合同的组成部分,并严格监督合同履行情况,推动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设施设备。负责加强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考核评估相关单位的履约情况。负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查处工作。作为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采购方的城市管理部门还要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分类收运体系建设工作,监督指导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单位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工作。
(三)区(市)县住建交局。区(市)县住建交局具体负责推动执行建设工程配套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标准,会同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推进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配套建设垃圾收集站(房)、转运站、再生资源回收站等设施建设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物业服务人管理工作,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服务人履行生活垃圾投放管理责任人责任,推进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四)区(市)县商务局。区(市)县商务局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可回收物、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管理工作;负责落实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相关标准、规范及配套文件,组织实施可回收物利用专项规划,强化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宣传引导;合理布局本行政区域内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分拣拆解中心等,畅通回收利用渠道,建设完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五)区(市)县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区(市)县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有害垃圾收集、贮存、转移、处置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牵头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有害垃圾暂存场所建设工作,推动落实有害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相关标准、规范及配套文件要求,对有害垃圾进行安全无害化处置。
(六)区(市)县教育局。区(市)县教育局具体负责推动落实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活垃圾分类学校教育相关工作,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本区域幼儿园、中小学校教育内容,并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实践活动;负责推进本行政区域、本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发挥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带头作用。
(七)区(市)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落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工作要求,指导督促本行政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完善分类设施、规范分类标志,开展分类宣传,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八)区(市)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具体负责按照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市级人民团体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垃圾分类进家庭、进企业活动,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加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全程分类管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宣传教育员,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九)规划和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发改、经信、财政、民政、公安、交通、科技、卫健、文广旅、市场监管、邮政管理等其他区(市)县级相关部门。具体负责按照职责分工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做好本行政区域、本行业内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等宣传引导工作,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和管理的公益宣传,普及分类知识;推动本地区、本行业、本系统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主体履行分类投放责任,推动本行业、本系统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工作。
三、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职责分工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的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的组织、动员、宣传、指导工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等日常管理工作,动员辖区内单位、家庭和个人参与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负责推进现有不具备分类功能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的分类改造工作,并对既有住宅区增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给予补贴。负责对辖区内的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收集、处理实施监督管理;履行不能确定管理责任人区域的管理责任人责任。作为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采购方的街道(镇)要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分类收运体系建设工作,指导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单位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工作,监督分类收运合同履行,杜绝“混装混运”。
四、社区(村)主要职责分工
居(村)民委员会负责配合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的组织、动员、宣传、指导工作;倡导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要求纳入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负责履行实行自主管理的建筑区划和农村散居区域的分类管理责任人责任,建立责任区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日常管理制度;及时维护更换责任区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保障其正常使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指导、监督责任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发现未按标准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及时进行劝阻整改;投放人拒不听从劝阻的,及时向城市管理部门报告。
五、其他要求
(一)请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职责分工,分层分级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组织领导。
(二)各区(市)县要按照十三届市委常委会第165次(扩大)会议和全市贯彻实施《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高位协调机制,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建设完善本行政区域的生活垃圾全流程分类体系;要结合《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助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成办发〔2021〕7号)》和本通知要求,进一步细化明确区(市)县各行业主管部门、街道(镇)和社区(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责任;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督导检查机制,因地制宜指导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设置工作;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区(市)县、街道(镇)两级分管领导现场办公机制,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强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设置情况检查,以“跟车检查”方式,强化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情况检查,发现问题现场办公,跟踪整改。
(三)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树立管行业就要管生活垃圾分类的思想,按照职责分工推动本行业、本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其他未尽事宜按照《条例》规定和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厅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特此通知。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
2021年4月25日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