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指战员扑灭建筑物大火 摄影 胡徐通
国际在线四川报道:近日,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制作的系列三维动画片《川川晓晓带你学消防》一上线,就受到广大网友关注,同时在网上开设的“川川晓晓带你学消防”话题,截至目前,阅读量高达3322万。
2020年,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积极发挥新时代消防精神,在主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和聚焦民生扶贫攻坚的同时,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六大改革创新成果引全国瞩目。
改革创新 增强防控力
2020年,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在消防执法、城乡火灾防控考核、行业领域消防安全管理、智慧消防建设、消防救援队伍管理和培养、消防救援专业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具体而言,就是作为全国四个消防执法改革试点总队之一,率先开展消防员参与监督执法试点工作,联合四川省司法厅破解消防员的执法资格瓶颈难题,创造性提出大队监督执法干部与消防救援站“六熟悉”团队“1+1”联合工作模式;首次将城乡火灾防控纳入四川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在全国率先实施行业领域消防安全清单制管理;在全国率先完成智慧消防一期建设,建成消防大数据平台和消防数据资源库;联合文物局深入推进“三定三禁”创建工作,联合四川省民政厅等部门深入开展养老院服务三年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创新提出全地域大响应、全要素大调度、全灾种大救援、全过程大检验、全员额大锤炼“五全理念”;组建地震、石化、水域、山岳、核生化、战保、重型机械7大类29支专业队伍。
转型升级 提高战斗力
在内强消防指战员作战能力方面,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优化力量配置,建立总队级火灾扑救、井下救援、体能训练、车辆事故、高空训练等14个案例研讨专班,每周开展全省专题授课;出台《战备值班和作战指挥部工作规定》,举办消防救援队伍指挥中心主任及业务骨干培训班,开展灭火救援指挥能力培训考核和消防救援队伍全员等级达标考核;指导四川省各地开展消防指战员能力分析评估,通过考核评定、选人用人等工作强化结果运用;主动引入“IEC”测评(国际搜索与救援能力评定)理念,调动全省70%消防救援力量响应,开展“蓝色使命-B”地震救援演练。
消防指战员扑灭着火点 摄影 吴从昊
战勤保障坚实与否,是影响抢险救援速度快慢和成功的关键因素。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深刻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全力推动消防救援装备从“单一尖端型”向“整体务实型”转变。截至目前,四川省近2000余辆消防车作了优化改进,2万余件(套)特种器材得到改良升级,“1+6+15”战勤保障体系(1个部局级成都战勤保障中心、6个总队级区域性战勤保障基地和15个支队级战勤保障分队)基本建成;完成229个大队级以上单位机构代码更新工作,逐步理顺五大类39个消防员专业岗位设置,稳步推进“站长助理-分队长-班长-消防员”四级职务体系建设,推动形成“主建主管、管战结合、以管促战”的组织形态新格局。
立体宣传 增强防范力
为加大社会面消防安全宣传力度,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面向社会推出消防安全知识云课堂,近两千万人次接受消防安全教育;开展消防知识网络竞赛,3万余名消防安全管理人参与竞答。特别是近期,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围绕2020年“119”消防宣传月“关注消防 生命至上”主题,联合四川省邮政公司,投放10万个印有消防安全常识的宣传月纪念封EMS邮件袋,快递化身消防宣传员,同时指导四川省各地积极开展亮点纷呈的特色活动。
四川省多地举行学生消防运动会、微型消防站比武竞赛,创新推出中小学生消防安全疏散逃生操,举行消防志愿队伍成立仪式、授旗仪式,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宣传。四川省各地还依托消防主题公园、消防站等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宣传。截至目前,四川省各地共举办消防宣传启动仪式220场次,宣传活动10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10万余份,张贴宣传标语、挂图、海报100万余份,发送消防短信、微信150万余条。其中,成都、自贡、南充、遂宁等地广泛开展点亮城市地标活动,成都环球中心、金融中心双子塔、339电视塔,南充川东北金融中心等四川省地标性建筑利用外墙灯光秀,纷纷亮出宣传月主题,备受社会关注。
全面发展 打赢重大仗
2020年7月下旬,四川省防汛指挥部通知8月全省将有4次强降雨过程,可能造成较大灾害。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立即做出部署,由党委成员带队,分片区对全省所有消防救援支队抗洪抢险准备情况开展实地督导;同时,迅速统筹全省“尖刀拳头”力量,在研判可能发生较大灾害的重点23个区域部署力量1120人、266车前置备勤;在成都、遂宁等地,采取“双盲”模式,开展防汛实装拉动演练。
消防指战员转移被困群众 摄影 袁吕
从8月11日凌晨起,四川省进入强降雨模式。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调集消防救援力量与时间和洪峰赛跑,转战成都、眉山、绵阳、乐山、宜宾、雅安等地,抢救群众生命和保护财产安全。在乐山凤洲岛、杜家场、五通桥区、犍为县等救援点位,消防指战员采用直升机孤岛定点救援,利用无人机、射绳枪搭建绳桥开辟救援通道,通过冲锋舟、摩托艇等强渡转运大量被困人员,同时分成若干作战单元和小组实施“点对点”救援,对内涝、洪水围困和地质灾害点进行“清仓式”排查,确保不漏一地不漏一人。救援行动持续近40小时,营救被困人员557人,协助当地政府部门疏散转移12000人。8月19日灾情结束后,四川消防指战员又联合增援的湖南、贵州、云南、陕西消防救援总队排水排涝60余万吨,转运物资360余万吨,巡堤查险50余公里,排除隐患127处,保卫重点目标8处,清淤排障1.8万余立方米,助民解困1217人,防疫消杀9万余平方米。
据了解,2020年1月至9月,四川省消防救援队伍接处警64342起,出动车辆90454辆次,出动力量441489人次,抢救被困人员 12867人,疏散被困人员19675 人,抢救财产价值2.2亿元,连续打赢石渠“4·1”地震救援,木里“3·28”、西昌“3·30”森林火灾扑救,冕宁“6·24”抗洪抢险、四川省夏季防汛抗洪抢险等多场大仗硬仗。(文 杨宇航)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