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宝兴:筑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法治保障
2020-11-25 17:21:1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胡晓萌

  国际在线四川报道:近年来,雅安市宝兴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法治在脱贫攻坚工作的护航作用,深入开展法治扶贫专项行动,通过“创新机制、普法铺路、靠前服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创新机制 壮大脱贫攻坚专业法治力量

  律师团队护航脱贫攻坚。宝兴县引进博绅、凯越、明炬、黎辉等4个律师事务所,为党委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建议100余条;协助做好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合法性审查,为依法制定村规民约提供法律依据;开展重大脱贫攻坚项目“法治体检”,为贫困村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把好法律关口,为扶贫项目谈判、合同签订和其他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开展“法律护你行活动”,在贫困村公开咨询电话,为贫困户外出务工、创业经营等活动提供咨询2000余人次。

  “三官三员”融入脱贫攻坚。宝兴县以法官、检察官、警官等组成“三官三员”驻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及时提供法律服务;以村“两委”干部为主体,在13个贫困村就地培养“法律明白人”112人,发挥“法律明白人”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贴近贫困村和贫困户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服务,提升贫困村、贫困人口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

  “多元化解”助力脱贫攻坚。宝兴县在贫困村设立人民调解组织13个,与法院、公安、信访、法律援助中心建立健全“诉调对接”“公调对接”“访调对接”“援调对接”机制;按照“事前预防,事中反应,事后研判”的原则,开展法律风险防控和矛盾纠纷分类调处工作,预防排查1000余次,排查出扶贫领域矛盾纠纷130件,成功化解130件,化解成功率达100%。

  普法铺路 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法治氛围

  法治宣传常态化。宝兴县依托“法律进乡村”系列活动,以“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三下乡”等专项行动为载体,采用“院坝电影”“文艺演出”等贴近群众的方式,深入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在贫困村开展集中宣传210余场,播放院坝电影和法治文艺节目巡回演出300余场,形成“年年有计划、月月有主题”的常态化、群众性普法宣传格局。

  法治宣传随手化。宝兴县利用农家书屋、村文化广场等贫困村常见的宣传阵地,将法治宣传融入其中;制作产业帮扶政策和法律知识宣传音频,每月定期编制“法治手机报”,张贴、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10000余份,将最新的产业帮扶政策和法律知识送到贫困群众身边。

  法治宣传订制化。宝兴县有针对性地制作了1200余份通俗易懂的“法治口袋”,发放到每一位贫困户手中;成立由15名律师、法律工作者等构成的普法宣讲团,定期深入贫困村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政策法律订制化宣传效果。

  学法用法示范化。宝兴县充分发挥典型引路及示范带动作用,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成功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36个,形成贫困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靠前服务 提升脱贫攻坚依法治理能力

  充分发挥法院职能。宝兴县法院在7个乡镇建立法官工作站点,依托“三官三员”平台,开通扶贫领域“绿色通道”,切实加强对民工工资报酬案件执行,为179名农民工工资进行集中兑付,有效维护了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

  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宝兴县组成“巾帼志愿服务队”,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开展志愿者“送教上门”活动;积极深入各乡镇部门摸排线索,摸排公益诉讼案源20余件,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5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5件,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件,促使4名被告人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101.88万元。

  充分发挥公安职能。宝兴县依托贫困村警务室平台,落实“一社区一辅警”“一村一辅警”机制,定期开展“向人民报告、请人民评议、对人民负责”“五议一创”等活动,建立案件、纠纷、结案回访制度,主动接受群众评判;坚持以防为主,切实做到“平安不出事”;推进重点贫困村整治,实现零发案、降发案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宝兴县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以该县7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依托,在贫困村建立公共法律服务联络点,为贫困村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服务111次,挽回经济损失139万元,解答法律咨询1042人次。

  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宝兴县持续深入整治扶贫领域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保持惩贪治腐高压态势,查办扶贫领域腐败案件2件、查处1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人、组织处理9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和作风保障。(文 王卫东 徐静)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